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0-04-23朱菁

卷宗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文化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即学校范围内的知识、艺术、思想、制度、道德、校园风尚、行为习惯及学习环境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利用而形成的各种师生文化形态。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的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关键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1 学校文化的内涵

人类学家克劳伯和鲁克霍斯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隐和内隐的行为模式,他们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者被传授,而且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我国学者将文化定义为“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殊的社会团体中所形成的特殊行为与价值观念,它相较于主流的人类文化而言,是一种亚文化,它依附于主流文化而存在,是主流文化的衍生品,同时也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校园文化是学校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即学校范围内的知识、艺术、思想、制度、道德、校园风尚、行为习惯及学习环境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利用而形成的各种师生文化形态。

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校园文化往往对学生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积极的影响超越了书本课程的时间长度,对学生的品格建成、提升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培养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人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的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它的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容校貌,同时也表现在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一个整体的引导功能。作为一种隐形的熏陶,创建了一种氛围,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构筑了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文化建设同时并行、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好的校园文化历久弥新,可以塑造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超越、不断进取。

3 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注重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用绿色环保的理念美化、净化、绿化校园,投入使用校园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建筑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用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潜移默化的熏陶人、影响人。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第二,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人生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全体师生的政治素养。

第三,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言行都具有规范作用。学校的制度文化是一种刚性与柔性的共存的文化,刚性体现在学校对师生管理的可控性,柔性则表现为对师生的可塑性。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要集中精力做好学校制度的制定和公正规范的执行,同时也要和人文关环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如果把校园文化建设比喻成一艘航行的巨轮,学校的物质文化就是巨轮的燃料,精神文化就是高悬的航标,制度文化就是航行的规章守则,三者统一于一体,不可分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安海,郭英著.校园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23-25.

[2]朱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02).

[3]占丽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演技[D].湖南大学,2009.

[4]王林.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涵[J].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院.2009,(01).

[5]刘巧芝,葛建伟,胡卸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01).

[6]赵玺,苟世祥,陆婧.论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7]吴永满.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8]敬菊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36.

[9]刘登科.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评《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07).

[10]杜志明,刘玉娥.论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2,(12).

[11]徐禄新.高品味校园你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02,(10).

[12]陈秋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论坛,2004,(4):43-45.

[13]薛文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20-22.

[14]李硕豪.大学形成学术风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7,(2):70[19]朱立新.論合并院校校园精神的塑造[J].江苏高教,2004,(1):100-104.

[15]张文显.把核心要素凝练当代中国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

[16]常丹.合并后高校校园文化整合问题探讨[D].湖南:中南大学,2006:30-35.

[17]梁建忠.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37-42.

[18]杜晓红.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12-19.

[19]潘崎峰.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14-19.

[20]张喜桃.论高校多校区条件下校园文化的融合[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作者简介

朱菁(1991-),女,汉族,湖南省常德市,硕士研究生,现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