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体育专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目标定位研究

2020-04-23姜书慧

卷宗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模式高校

摘 要: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与体育专业教育的契合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进行了体育专业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尝试性构建,培养学生从事体育相关事业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体育教学改革和其他学科的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模式

民办高校现阶段处于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体育师资的重任,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关键。高师院系体育教育专业能否为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合格体育教学人才,主要是抓人才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需的合格体育人才。

1 民办高校体育专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总目标

从表1可以得到,通过8位专家和82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意见,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目标是由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健身指导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教书育人能力、掌握运用科学工具能力这7种能力构成的。这7种能力也即是能力培养目标的一级指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体育教育专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民办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体育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

2 高校体育专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的指标分析

2.1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所进行的综合检验,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根据课程学习要求从一级指标所对应的没一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有目的的确认,并选择其对应的教学任务,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到教学实习时,无论在任何条件的场地和环境实施教学,都要求实习学生个人对课堂进行宏观的把控,从技术动作的详实讲解到重难点的突出,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能清晰明了的进行学习,并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实况对教学方案进行适时纠正或调整,实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自我反思。

2.2 训练能力培养指标

体育专业的训练能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根据体育训练的二级指标的模块定位及三级指标的能力细化标准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确定,在进行正式训练之前要对运动员的生理、体能、心理等素质进行全方面客观的评估,且对运动员对体育训练的认知进行分析及引导,根据训练计划及大纲制定各个分段目标,在训练过程中能主动的观察运动员的身心变化情况并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分析,及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对训练强度和进度进行适时调整。具备体育比赛的组织能力,在整个组织赛事或组织训练过程中能及时反省自己并能对运动员的比赛及训练情况做出实时客观的评价和反思。

2.3 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目标

社会交往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社会交往能力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教学任务的分配,在学习过程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相互之间的体育知识探讨的基础上能够对体育技术的特点进行技术分析,能主动向同学或教师谦虚求问,能在体育交流中和他人交流流畅,并能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懂得发挥自身优势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要能适应不断更新的社会变化,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现状适时的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断转变。

2.4 健身指导能力培养指标

根据健身指导能力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任务的确定,首先是学会选择合理的、对身体有益的健身内容进行运动处方的制定,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对运动处方的目的和意义表述清晰合理,能使受众者根据运动处方进行身体锻炼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能能为自己进行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的设计,也可以对他人进行健身指导。

2.5 体育科研能力培养目标

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民办高校体育专业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培养目标,根据体育科研能力培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学会对教学实时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随时掌握最新的体育学术动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科学选题并研究相关指标,能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论文的写作,并能熟练使用研究方法进行现状研究。

2.6 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指标

教书育人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根据教书育人的能力确定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教学任务的确定,在教学和训练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说话和行为举止,做好典范带头的作用。当然也要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严格,对做出的言行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更加自信。

2.7 工具運用能力内容培养指标

工具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对教学相关的计算机能够熟练的掌握并使用,工具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有1个二级指标,对计算机能够熟练的掌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昂贵的机器学校无法提供。对于计算机能力,可以制作课件的。利用简单的工具例如,标志筒、标志线等,完美的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利用现有的资源完成整个过程的教学,让教学课堂有序的进行。

3 结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能力培养目标是由7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共同组成的。每一个能力培养都有三级指标和教学任务,当二级指标里三级指标全部完成时,也就标志着二级指标的完成。当能力培养的二级指标的全部完成,也就代表着一级指标的完成。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目标的各级指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框架的构建和能力培养的有序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喜洲.浅谈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58-59.

[2]洪光磊.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J].外国教育资料,1995(2).

[3]刘德恩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姜书慧(1987-),女,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模式高校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