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温针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
2020-04-23韩思文屠江丽
韩思文,屠江丽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我国临床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人群是老年患者,这种病症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加温针灸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治疗中[2]。本文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8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通过电针加温针灸治疗的效果与应用,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86 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43 例,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式)与观察组(43 例,在温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7 例,男性26 例,年龄52~79 岁,平均(65.63±5.34)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8 例,男性25 例,年龄51~78 岁,平均(65.72±5.62)岁,对患者关于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P>0.05,可做对比讨论。所有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纳入本次研究中,且经由我社区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式,取患者的血海穴与梁丘穴等相关穴位,指导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者俯卧位等合适体位,对相关穴位用医用酒精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然取规格为0.3 mm×50 mm 的毫针,再用垂直进针的方法在患者相应穴位进针约1.5 寸,待患者有麻、酸与胀等得气反应后留针,将长度为3 cm 左右的艾柱点燃并套在针柄上方,艾柱的温热感随针进入患者体内。留针时间大概在30 min 左右,隔日进行1 次,5 次为1 个疗程。
观察组在温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电针治疗,取患者的殷门、居偃、环跳、犊鼻与梁丘等相关穴位,指导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者俯卧位等合适体位,对相关穴位用医用酒精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使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电针治疗,频率为5 Hz,电针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有麻、酸与胀等不感到疼痛为度。电子脉冲治疗仪治疗时间大概在20 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记录与比较分析。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3 个部分:显效、有效及无效。无效:患者经针刺治疗后,患肢肿胀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有效:患者经针刺治疗后,患肢肿胀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显效:患者经针刺治疗后,患肢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好转。每一项指标符合的计算出百分率,将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得到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数据纳入SPSS 18.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当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和只行温针灸治疗的比较时,P<0.05 为差异显著,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43 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 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使用电针加温针灸治疗的治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临床外科中比较常见,且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人数不断增多[3]。患者随着骨密度下降和骨量减少,只要有轻微的损伤就会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4]。许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非常容易出现患肢肿胀情况。如果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将大大增加[5]。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治疗措施[6]。其主要通过取患者的相关穴位使用毫针进针,将艾柱点燃套在针柄上方,保持温针穴位处于温热且无烧灼感,患者皮肤微红为佳,时刻关注艾柱温度的变化情况[7]。使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电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血管与肌肉痉挛,减轻患者的炎症与水肿情况,缓解疼痛[8]。
本文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8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温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电针治疗,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使用电针加温针灸治疗的治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示,采用电针加温针灸治疗方式在本次研究中比只行温针灸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患肢肿胀情况,有利于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