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4-22汤杰杰陈孝奎李冬杰赵明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阳陵泉肌张力针法

汤杰杰,陈孝奎,黄 斌,李冬杰,赵明玲,孙 菲,陈 荣△

(1.蚌埠市中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2; 2.五河县中医院,安徽 五河 233300)

脑卒中足下垂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大多数患者会有后遗症状,其中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下肢伸肌痉挛和肌肉无力等是导致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针刺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痉挛指数及肌张力,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78 例,研究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78 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59±6.72)岁,病程3~18月,平均病程(8.86±3.26)月,缺血性脑卒中68例,出血性脑卒中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65±6.75)岁,病程3~18月,平均病程(8.92±3.30)月,缺血性脑卒中32例,出血性脑卒中7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53±6.69)岁,病程3~18月,平均病程(8.806±3.22)月,缺血性脑卒中36例,出血性脑卒中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脑卒中足下垂的诊断标准[4],经头颅MRI或 CT 检查确诊,为首次发病;患者目前神志清楚,并且生命体征平稳;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无症状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颅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疗法,取穴:解溪、阳陵泉、丘墟、血海、梁丘和足三里。对穴位消毒,采用针灸针(0.30 mm×40 mm)快速进针,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在得气之后,丘墟和阳陵泉穴连接华佗牌SDZ-V 型电子针疗仪,频率为 1 Hz,采用疏密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取穴:太溪、三阴交、申脉、阳陵泉和解溪。操作:用酒精对穴位进行消毒,采用毫针(0.30 mm×40 mm)进针,第1步:采用弱化手法:快速直刺入伸肌侧穴位太溪、三阴交,得气之后,采用柔和均匀捻转手法1 min,进针轻柔,捻转角度为(90±10)°,捻针频率为60 r/min。第2步:采用强化手法:快速进针屈肌侧穴位阳陵泉、申脉、解溪,得气之后,采用较强提插捻转手法1 min,进针柔和,捻转角度为(180±10)°,捻针频率为60 r/min。留针30 min,1次/天,1个治疗疗程为10天,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肌张力评定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该量表分为0~5级,评分为6~1分[5],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肌张力越低。

1.4.2 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测定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普通测角器测定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角度越小表示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1.4.3 痉挛指数评定(CSI) 包括阵挛、肌张力和腱反射3部分[6],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肌张力越高。

1.4.4 Barthel指数积分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该量表总分100分[7],评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

1.4.5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该量表满分为100分[8],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6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 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评分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该量表总分为34分[9],评分越高代表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肌张力和CS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张力和C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CSI评分显著降低,肌张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肌张力和CS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 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见表4。

表4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急性期后容易出现足下垂,患者下肢肌力开始进行恢复,肌张力已进入痉挛期或由低下变为亢进[10]。在中医上卒中后足下垂主要是由于阴阳脉气失调、阳缓阴急后引起的屈伸不利、筋肉挛急所致,在中医学上属于“经筋病”“痿病”等范畴。《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该病的原则,针刺阳陵泉具有通利关节、润养筋骨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而利机关;解溪、丘墟是局部取穴,具有濡养筋脉和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11-12]。“平衡针法”的取穴原则是以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交叉学说为理论依据,并且吸取了传统医学的缪刺针法、远道刺法、巨刺针法的精华,下病上治,上病下治,以旁治中,以中调旁,通过针刺,调通经脉,反馈信息,调其气血,恢复平衡[13]。张力平衡针法选取患肢拮抗肌和痉挛肌上的太溪、三阴交、申脉、阳陵泉和解溪等穴位,施以不同的刺激手法从而兴奋拮抗肌,抑制痉挛肌,平衡拮抗肌和痉挛肌的肌张力,从而达到生物力学平衡,有助于共同运动转化为分离运动从而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有效地提高肌力、缓解肢体痉挛状态[14]。

本研究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显著升高,C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主要由于张力平衡针法能够兴奋拮抗肌、抑制痉挛肌。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下肢活动能力。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提示联用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是由于张力平衡针法能够抑制和拮抗足内翻下垂、膝关节强直的肌群肌张力。从而改善脑卒中足下垂。

综上所述,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能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阳陵泉肌张力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针刺阳陵泉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