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研究

2020-04-21田炎鑫姚璐

传媒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融媒体

田炎鑫 姚璐

摘 要: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媒介载体之间的互相融合,形成了融媒体的环境。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暴露出了它的短板和不足等问题。如何在此环境下开拓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新渠道,是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本文主要从四个小的方面提出了现如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如何创新的传播策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开拓新渠道;创新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2-00-02

一、引言

随着融媒体环境的诞生,传统电视民生节目出现了新的转机。它的存在不仅提高了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也为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研究方向。避免了传统节目的死板和局限性。

二、融媒体环境

对于“融媒体”这个概念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融媒体只是一种创新的理念,它不是一种单位。是在人力、宣传等方面,利用媒体将具有共同点以及互补性的事物进行整合,如电视、广播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融媒体环境的存在也是网络迅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传统电视媒体时代走向新时代的标志。

三、现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缺点

(一)新闻价值不够高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新闻的价值含量越来越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的新闻工作者们为了得到更高的点击量或者拿到“头条”新闻,在收集到新闻素材的第一时间就会将得到的信息发出去,并不会考虑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只是将新闻节目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渠道、媒介,使得新闻内容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节目要求,报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并无实质性的价值,单方面地降低了新闻的价值含量[1]。

(二)涉及地域不够广

新闻节目更注重本地化是民生新闻的最大特征,这样能更加有效的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文化的快速传播和发展,新闻工作者们太过本地化,缺乏对其他地域的新事物的探索和挖掘,会导致观众无法实时获取到社会更新一步的资讯。尤其是在融媒体的环境下,观众就会对电视类的民生节目失去兴趣,更加愿意通过手机的微博或其他新媒体来关注社会的热点资讯。

(三)内容过于统一化

内容过于统一化是现在新闻界的通病,不论是在网络上传播的资讯还是电视节目。比如前几年牛羊肉注水的事情,事发之后几乎各大网站、电台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但是实际情况都是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换成了不同的名字来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有的新闻工作者们只是为了增加电视节目的热度,并不会去考虑挖掘更新的资讯,同一件事情看久了人们就会失去兴趣,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也会下降[2]。

(四)过于注重民意

近年来,我国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成为“舆论引导”。即通过媒体手段将事情公之于众,而后民众就会根据事情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在网上发表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并通过媒体对于发生的事情进行定性、结论等行為。但是一千个人就一千种看法,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尊重民众的意愿固然是好的,但是物极必反。

娱乐圈的事件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我们常说“法不责众”,对于粉丝们的行为,我们无法做出行动,但是对于司法机关来说,这对他们造成了一系列的阻碍。在考虑行为合理性的同时,又要考虑群众对于这个结果是否满意。这就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工作的正常进行。

尤其是在当代网络及其普及的今天。大多数新闻事件都是由个人进行发布的,不管是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这一方面节约了一部分人信息传播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就拿近段时间的“热依扎”事件来说。

微博上注册账号是不需要实名制的,网友们注册虚拟账号,口无遮拦地对明星进行人身攻击,言语恶毒,评论被转发之后又迅速删除自己的评论,甚至有一种“查无此人”的状态,这件事情甚至惊动了微博的CEO。在虚拟的网络中,人们肆意对事件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会考虑事情有没有触犯道德底线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决断。

四、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

(一)明确民生新闻的重心

民生新闻主要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要想做好民生新闻节目就应该从民众出发,考虑民众的意愿。民众喜欢看什么,是重心也是核心。比如去采访为什么这个牌子的种子收成好时,人民的侧重点是:这个品牌叫什么,用它有哪些好处,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而不是去关注开发者的起居生活,和这个品牌是怎样被开发出来的。民众想要看到的结果,对于过程只是少数的人感兴趣,对于不从事开发实业的人来说,这些内容都是无用的。但对于从事开发事业的人来说,就算将秘诀报道出来也不会是全部内容。

所以,新闻的报道工作者就要从民众考虑,如果自己看新闻,想要了解哪些资讯,哪些是没有兴趣的,出发点和侧重点要正确,要及时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出发,甚至会描写到农村人民如何烧火、烧油等朴实的场景,通过对人们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运用最朴实的语言,真正做到了从民生出发。

就像军事新闻不会出现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一样,因为军事新闻有专属的频道。购物新闻、娱乐新闻也有自己的专属频道一样。民生新闻的侧重点主要在“民生”上。

(二)与新媒体相结合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普通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就前一段时间的阅兵情况来说,以前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阅兵现场的直播,如果中途有事需要离开,就无法观看直播了,这就给人造成了困扰,对于军事迷来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但是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和手机的普及,人们现在不但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直播,手机的各种视频软件上也能看直播,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的愿望。

传统电视节目与手机视频相结合,就是电视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一个过程,不但提高了人们的观看兴趣,也提高了收视率,更重要的是,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使人们能真切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各种直播平台上也出现来了“弹幕”的功能,人们在观看电视剧、娱乐节目、新闻节目时,都可以将自己想法发送出来,人们能看到每一条发送的评论,就好像全国人民都在一起一样[3]。

(三)提高新聞价值,创新新闻形式

由于现如今的新闻节目渐渐失去了创新意识,人们通过不同平台看到的新闻甚至只是变了一种名字的同一个内容,所以民生新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新途径,就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将报道做成真正让民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比如陕西一套,就是在报道完新闻内容之后,穿插了娱乐新闻,重点是介绍周边发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4]。

对于新闻途径的开拓,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对于节目的多元创新。即灵活运用微博、公众号等,及时发布热点新闻,使新闻节目能够通过多条渠道传播。第二是挖掘新闻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新闻的可阅读性,就像我们看鲁迅先生的《祥林嫂》一样,通过文章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旧社会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第三是使电视节目更加趋近于真实生活。就像最近很火的《演员的诞生》这个综艺,主要是让大众让演员看到自己的演技,适合人群也更偏都市一些。所以贴近生活其实就是更加侧重于真实生活[5]。

民生新闻不仅仅是报道人民的日常琐事,它还可以反映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将这些比较陌生的领域,以大众的角度和口吻报道出来,也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人民之间的沟通渠道。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开始和发展,不仅仅推动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改革,同时也反映出了电视民生节目的短处和弊端,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依赖传播途径和创新模式。严格要求新闻价值,杜绝统一化、同质化,不断完善节目的传播方式,提高节目的新闻质量,扩大节目的涉及领域,以此来吸引群众的目光。通过不同的平台,及时推送新闻内容,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上升空间,实现新闻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春.电视编辑如何挖掘和提升新闻价值[J].电视指南,2017 (10).

[2]闫美青.谈谈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性[J].新闻论坛(05):117-118.

[3]林芃.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途径[J].东南传播,2019, 173(01):134-135.

[4]关德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J].新闻知识,2013(1): 109-110.

[5]黄伟.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 (5):268.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