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2016-12-26洪燕
洪燕
【摘要】今年的防汛应急报道中,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用创新重新定义“主流媒体”,用服务重新定义“内容为王”,用融合重新定义“渠道为王”,用实战重新定义“职业精神”,提升了传统广播的优势传播价值。
【关键词】防汛应急报道 广播 融媒体 传播优势
今年湖北省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强连续强降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抢抓雨情灾情首发权、舆论主导权,打了一场漂亮的应急宣传主动仗,显著提升了湖北之声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阅评组连续20次对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防汛特别节目提出表扬。湖北之声在武汉及湖北市场的收听份额大幅度攀升,连续多周刷新历史新高。在超历史极值的自然灾害面前,以一场创新性战役,让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传统广播的优势传播价值。
一、用创新重新定义“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时代,人们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产生质疑的时候,广播人也在问自己:什么样的广播才是“主流媒体”?今年6月27日至7月24日,湖北之声连续20多天推出防汛抗灾直播——《2016防汛应急大直播——迎战暴雨》特别节目,共190小时,创下了湖北广播史上多项记录:持续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大、投入兵力最多;首次实现全天18小时全新闻直播,创造了湖北广播史上与重大事件同步、与日播时间同步的全时直播;首次实现了融媒体立体直播。在防汛应急传播的内容形式创新中,我们找回了传统广播的自信和新的主流内涵。
6月27日,第三轮强降雨袭击湖北,湖北之声迅速集结、周密部署,15路记者奔赴预测雨量较大地区和易发灾害地区,盯守关键部门。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站,湖北广播联盟台的记者、通讯员30多路严密把守全省各地。在当天的《2016防汛应急大直播——迎战暴雨》直播中,报道最新雨情、汛情、灾情,以及各地紧急动员、严阵以待、驰援灾区的最新现场情况。湖北之声早高峰7点半到9点时间段是一档90分钟的杂志节目,随着雨情的不断加重,节目打破常态,全频率应急直播,做到快速传播权威信息,真正服务百姓生活。
7月1日,第四轮暴雨来袭,湖北省防汛应急响应升至三级。湖北之声成立防汛报道应急突击队,30多名编辑主持人、后勤保障人员及部门领导立即出发,风雨无阻,持续作战。2日7:30到18:30启动全天大板块直播《2016防汛应急大直播——迎战暴雨》,全天7档整点新闻全面关注防汛一线,即时发布最新消息,共播出防汛直播节目400分钟,仅次于汶川地震期间应急直播时长。
7月6日,武汉暴雨倾盆,抗洪形势严峻。凌晨4点,湖北之声紧急调派记者,分赴南湖、龙王庙等武汉三镇重要险段、关口;6点,《2016防汛应急大直播——迎战暴雨》在全省媒体中第一时间推出,说雨情,报路况,传递最新交通和排险信息。当天直播18小时,持续到24点,贯穿全天。
7月14日,第五轮强降雨来袭,湖北之声联合楚天交通广播、长江云客户端、腾讯新闻进行牛山湖分洪直播,进一步突出直播主题,在梁子湖的牛山湖破垸分洪中彰显省委省政府的应急之举、谋远之策。7月15日,承办湖北10套广播及网络视频同步直播的《众志成城迎战暴雨》节目。7月18日,参与湖北广播电视台《万众一心 风雨同行——2016湖北省抗洪赈灾新闻大直播》。
上述各场大直播都在“长江云”客户端全程网络直播,多场在腾讯新闻进行网络视频同步播出,湖北之声微博、阿基米德FM客户端、斗鱼直播、湖北之声微信整合发布,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体系和效应,总计播发广播稿件4000多条,连线3000多条,微博推送近千条,微信150条,腾讯视频直播、斗鱼直播在线观看累计超100万人次,网络及移动端最高点击量达50多万人次。
二、用服务重新定义“内容为王”
在媒介从竞争走向融合的征途上,我们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但是,如果不能满足大众需要和用户需求,内容将毫无价值。防汛应急报道的内容创新,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媒体价值的本质——服务。及时信息是服务、权威发布是服务、舆论引领是服务、对象性专题节目是服务、新媒体产品还是服务,主流媒体的意义在于服务听众百姓。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中,全员、全时、全平台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是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本质。
实时发布最新动态。30多路记者转战在抗洪抢险一线,从恩施、宜昌、黄冈、咸宁、鄂州、洪湖、武汉等地为听众和网友带来第一手的雨情汛情、抢险进度、防汛措施。相关记者蹲守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从宏观把握全省、全流域最新信息,整个防汛期间,湖北之声正面发布权威信息,极大满足了听众的信息知情权。
积极报道政府作为。在关注雨情、汛情、灾情的同时,紧急播发一系列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各相关厅局、全省各地采取防汛抢险救援的政令及措施,全景报道党和政府的应急决策和动员能力,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灾民心中。湖北之声记者随行报道国家民政部救灾物资的紧急调运;全程报道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未险先移”的重大决策和万人大转移的全过程,让灾难中的人们找到主心骨。
细心捕捉感人故事。在大直播中开辟专栏《党旗在大堤上飘扬》《他们的身影如此美丽》《记者手记》,记者在抗洪一线挖掘解放军官兵、党员先锋、平凡守护者的感人事迹,讲述普通民众、爱心企业、志愿者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晚间直播板块让参加前线报道的记者讲述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用原创作品抚慰心灵。
发挥评论的旗帜作用。连续推出评论《暴雨冲不垮的精神堤坝》《防汛救灾,要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持久战》《向抢险救灾中的“最可爱的人”致敬!》《抢救生命,一个都不能少》等,极大地提振了全省人民奋力抗灾的士气。
在特定“场景”中提供贴心服务。在整个防汛应急报道中,我们的新闻、直播、节目及时为灾区群众、广大听众用户提供水文水位知识、灾害预警、防灾避灾、农业生产、地质灾害、防病防疫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线上、线下活动搭建社会捐助的爱心桥梁。我们不仅在系列大直播和新媒体平台上让用户直接参与节目,在互动中实现受灾群众与志愿者帮扶的意愿和需求供给对接,还同时开展“暴雨无情,爱满荆楚——湖北之声携手爱心企业支援灾后重建行动”,防汛抗洪期间推动实施爱心行动11次,为全省各地灾后重建提供志愿者服务和物资捐赠近200万元。全省媒体中第一家将捐赠钱物紧急送往灾区:与爱心企业合作,将价值2万元的1000斤米、1000斤面条、100桶油送到仙桃西流河镇等;与爱心车主合作,将价值2000元的40箱矿泉水送到仙桃西流河镇;搭建企业与社会爱心组织的桥梁:与加拿大荟诗湖北分公司合作,将价值1万元的两艘冲锋艇捐助给黄石蓝天救援队;与星威爱心基金合作,将价值5万的350桶大豆油、350袋丝苗米、350床夏凉被送到咸宁市咸安区汀泗镇古塘村;与武汉红桥脑科医院合作,将价值约25000元的消毒药品、腹泻药品等物资(共计五百份)送到咸宁市咸安区汀泗镇古塘村,并送医送诊;与武汉好人圈协会合作,将价值26万元的药品,送到武昌南湖社区;与河北旗帜乳品有限公司及省志愿者协会合作,将72万元的幼儿奶粉送到鄂州、新洲、黄石等地;与信达财险湖北分公司合作,将1吨大米、800斤油送到天门市石河镇东虹村;携手武汉德尔福为应城三个受灾点捐赠1吨大米、100箱纯净水、600斤面条,等等。
三、用融合重新定义“渠道为王”
适应分众化、个性化的传播,湖北广播人在此次防汛应急报道中深刻认识了全媒体传播的渠道价值。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中,我们用融合思维,实现了频率与频率、新闻与专题节目、广播与电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彰显了广播力量。
创新运作流程。一是打通全天各档节目资源,组织全时直播,主持人两小时一轮,各档节目无条件让位重大直播。二是常播节目尽展各自优势和特点,《说政事》《汽车有话说》《金融服务热线》《老年天地》《魅力乡村》《今夜不寂寞》《娱乐吉庆街》等节目纷纷动用十八般武艺。晚间《今夜不寂寞》节目推出“好记者讲抗洪好故事”系列访谈。由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记者简然领衔策划、主持。通过FM104.6、FM998、AM774频率和视频直播、微信公众账号、长江云客户端等全媒体方式传播。三是打通新媒体“绿色通道”。对于采访报道团队传送回来的稿件、素材在第一时间进行加工、制作,优先供应新媒体平台长江云,并同时在“两微一端”发布。
组织跨频率协作。通过协同,共享全台记者资源,与电视新闻中心、电视综合频道、湖北经视、交通广播等多路记者连线,实现报道线索、稿件资源、记者资源共享。
开展微剧原创。10集系列微广播剧《2016防汛记忆》生动演绎2016防汛故事,在湖北之声、湖北经济广播《娱乐吉庆街》《越说越有味》《品读好时光》等节目播出,并在全国的网络媒体陆续推出。系列微广播剧制作周期非常短,四天内从来自全国电台编剧的20多部微广播剧剧本中筛选出10部进行修改编辑,讲述10个湖北人身边的防汛故事,向抗洪精神致敬,用声音的艺术形式彰显灾难面前击不垮的电波力量,受到用户和业界专家好评。
四、用实战重新定义“职业精神”
通过2016年防汛抗洪救灾的报道,让广播队伍的职业精神在实战考验中得到升华。
一是熔铸了新时代广播人的“抗洪精神”:听党指挥、心系人民、协力同心、不畏艰险、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自觉担当起引领导向、服务大局的责任使命,唱响主旋律,打赢主动仗。以广播人的“抗洪精神”扎实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新闻广播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二是保持了湖北广播人传统的顽强作风。时代在变,湖北广播记者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风不能变。
三是锻造了媒体融合时代的湖北广播“全能铁军”。创新全媒体发稿,争当“全能记者”。
总之,今年的防汛应急报道中,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通过上述方式和渠道,彰显和提升了传统广播的优势传播价值。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