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情感进行教学

2020-04-21陈建宁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过程

陈建宁

摘 要: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的表达、传递与养成的过程。教师在抓好认知教学的同时要渗透情感教学,要想方设法,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协调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使认知过程与情感发展和谐统一,相互促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 教学

作为教师,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解决“知与不知”的认知过程,更是情感的表达、传递与养成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新颖联想,形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踊跃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变得乐学好学。因此,情感教学已不仅仅是语文科的需要,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同样需要“情感”。

一、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使学生产生满足感

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目的。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她)本人的学习状态,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在抓好认知教学的同时要渗透情感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善于处理逆境的能力和主动进取,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以及能够正视困难,不畏挫折的意志,使他们能够自信地进行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通过认真的思考,克服了困难,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时,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同时会更加渴望进一步的学习,从而形成学习过程中的产生兴趣——探索新知——问题解决——知识拓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继而成为继续学习中的一种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大胆放手,适当引导,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设置三类题:基础题、自编题和拓展题,基础题为必做题,自编题是针对中上层生的,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前两类题后可以做拓展题,做的题目越多,附加分就越高,相应地得到的奖品就会越多。这些做法促进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大大调动了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运用情感,协调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与学都得心应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协调好师生关系,使认知过程与情感发展和谐统一,相互促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1.重视学生,使学生产生信任感

我认为,只要不是“智障儿童”,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优等生,关键是学生自身愿不愿意学,这就关系到“内驱力”的问题了。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

就拿我们班黎影(化名)来说吧,她的父母到外地打工,她一直跟着姑妈过日子。父母每次回来都会带她到处玩,疯狂购物,以为这就是爱,却从不过问她的学习。上了年纪的姑妈、姑父只关心她的衣食住行,也很少关心她的学习,碍于身份,即使她犯了错,他们也不好打骂,所以她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教者父母心”身为老师,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掉队。所以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就与她的姑妈、父母取得了联系,我建议他们一定要转变心态,要懂得爱是不可以用金钱去衡量的,而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关爱。孩子的父母远在他乡,不能时刻陪伴,而且工作比较忙碌,可再“忙”也不能“忘”了孩子呀,现在通讯那么发达即使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孩子同样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亲人对她的重视。

为了让她知道在学习路上她并不孤单,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给她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特意安排了学习委员做她的同桌,方便随时给予她督促与帮助。课堂上,我对她多关注、多提问、多鼓励,帮助她树立起信心,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她爱上了学习,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也再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学习成绩进步得很快,期末还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所以,教师要想真正调动起学生的“驱策力”就必须用最敏銳的目光,最细腻的心思去洞悉,去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把他们的闪光点无限地放大,并以此作为切入口,引导着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当老师对学生某一方面给予肯定,满足了他们的渴望,他们就会把老师当成最信赖的人,从而更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对老师重视的那一方面发出巨大的热情,学生在这种主动乐学的情绪下参与学习活动,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2.宽待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每一个班上都会有顽皮学生的存在,“顽童”通常具有以下“症状”:自顾自搞小动作,根本不听课;发出些阴阳怪气的声音扰乱课堂纪律;东张西望,趁老师写黑板之机向别的同学扔纸团,由此而引起“暗斗”等等。面对孩子上述的“所作所为”,作为教师,心里自然会有怒气,但如果我们怒形于色,严加责骂,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对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表面的顺从是短暂的,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原形毕露,继续找机会,越战越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教师不妨温柔点,用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去包容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能够从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停顿,一个淡淡的微笑中,将恶习改掉。

作为老师,我们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愿意跟我们学,听我们的指导,他们的“顽疾”才会自然而然地彻底根除。

教育离不开情感,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作用,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有让学生不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他们才会乐学、爱学、好学,学习才可以取得预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情感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
台上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