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2020-04-21郝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郝英

摘 要: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该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作为一种最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所以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更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围绕对分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对分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我国许多高校中,该课程得到了推广。但是与其他技术类的课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重视对知识的感悟,使学生体验中获得成长。而对分课堂的应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悟。

一、对分课堂的主要特点分析

所谓对分课堂,指的是基于心理学原理所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张将课堂的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另外一半时间则留给教师,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把教学分为三个过程,(1)讲述、(2)内化、(3)讨论,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讲解知识点、(2)学生自主学习、(3)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4)小组相互讨论、(5)全班互相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分享权力、共担责任,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升[1]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主张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将讲授与讨论分开,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该教学模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将以往的“即时讨论”转变为“延时讨论”,先让学生学习知识点,然后当学生思考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1.准备阶段

在对教学总课时的把握下,将课堂的一半时间留出来,将其交给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对原有的课件进行精简,只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讲述。

(1)制定教学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心理健康导论、(2)大学生新生适应、(3)情绪与压力管理、(4)人际交往等。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与任务,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书籍以及材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去搜寻材料,以便学生更好进行讨论[2]

1.2将学生进行分组

对分课堂重视学生的互动交流,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進行分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各组可以自行挑选组长,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实施阶段

(1)教师实施精讲与留白

在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中,讲授的原则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精讲,另一个是留白。所以精讲,其实就是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什么,自己又应该如何去学习这些知识内容。至于留白,则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去探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无论是分享还是体验乃至内化,都不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讲解,教师只需要留出一半的时间去讲述知识内容即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再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探讨,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

一般而言,在课时的安排上,大多数高校都是每周安排两个课时,而且授课的对象主要针对大学新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是如此,还有一些学校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的教学平台——“对分易”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阅,而且可以将学生的分数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至于作业的内容,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并保证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3]

(3)小组讨论

在该教学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创新当属于“隔堂讨论”,也就是让学生围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进行讨论。因为“隔堂讨论”是有备而来的讨论,学生经过了学习,对所讨论的知识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讨论的效率就会更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在讨论过程中,还包含了朋辈之间的相互辅导,也包含了朋辈之间的压力,这导致他们在业余学习中会更具有动力。通过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之后再表达出来,就能够使学生的解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成力与迁移力。

(4)全班交流

在对分课堂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全班交流,也就是由各小组来进行互相交流,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精华分享给大家,或者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大家解决,将小组的观点表达出来。而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法,这样就强调了随机性,这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都有可能被抽到,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部分学生过于依靠小组而懈怠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由同伴激发。

分享交流看似简单,其实是用理性对被感知的经验来进行加工,也即是要求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之所以实施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该教学模式中,主要采取先教后学的方法,也就是各留一半时间给师生,先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柯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92-95.

[2]李晓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5):100.

[3]党乐.对分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8):157-158.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