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2020-04-21王皓月吕弼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利用资源素养

王皓月 吕弼顺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由地理课程的复制者、执行者,转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构建以培养学生地理科学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地理课程资源体系。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核心素养 开发利用

一、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构成课程的最基本因素。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广义的地理课程资源则是指具有地理课程意义的,有利于地理课程目标实现的一切要素和条件。

校内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地理教材等图书资源,地理挂图和地球仪等地理教学器材,地理实验室,以及学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和地理事物等。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景观,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关系等。其中教师和学生不仅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也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寻找将课程和教学活动相联系的资源的过程,而课程资源利用则是将已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进行充分地挖掘。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地理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策略

1.重視对地理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二次加工”,增强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地理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教学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设计探究性活动和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适当地编写与运用乡土教材,使地理教学课程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

2.课程资源的共享

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组建地理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共同研究和开发有益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云存储、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建设学校专属的课程资源信息库,以便于收集、储存和分享课程资源。信息库的课程资源可以包括教学案例、地理视频、地理图片、地理试题等多方面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共享,还有利于提升全体地理教师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3.提升资源筛选和整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是指导地理课程改革的纲要性文件。每一节课所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地理教师应将所开发的地理资源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地筛选和整合,并运用到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

筛选和整合后的地理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可以以问题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关注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和知识蕴含的思想。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建模,建立与“问题”相关的思维导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发现未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提升了解学生的能力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关注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性格等个体差异,以便于筛选出那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阶段水平的地理课程资源。也可以利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调查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素材,从学生生活经验角度去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5.提升地理实践力培育能力

人们在考察、实验及调查活动中培养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称为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包含两个层面的意蕴,一是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二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教育中关注的重要内容。地理实践力包括地理观测能力、地理调查能力、地理考察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能够突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选取时事新闻、风景名胜等学生熟悉的图文资料或地理现象开发成案例,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认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调查活动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法。调查活动内容丰富,例如自然考察、社会调查、综合考察活动等。学生可以在大自然、大社会课堂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育。

6.提升媒体信息应用能力

媒体信息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媒体的地理资源收集及利用,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媒体信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从教材中和现实中无法感知和理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宏观和微观世界,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更好地创设情境,实现师生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评价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课堂即时评价,可以依据学生在课堂对课程资源的兴趣高低、思维活跃程度、获得的学习效果反馈等方面来判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一种是课后反思评价,根据地理课程资源本身是否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相匹配,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操作的满意程度,以及该资源是否有利于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升华和发展等方面来判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

通过教师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核心作用的发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构建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地理课程资源体系,进而引导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实践者和承载者,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俊辰.高中地理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王皓月(1987—),女,籍贯:吉林长春人,就职于长春市一三六中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通讯作者:吕弼顺,E-mail:bslv@ybu.edu.cn

猜你喜欢

利用资源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给资源分分类
画与理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