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研究

2020-04-21周天伦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高中语文微课

周天伦

摘 要: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方法、手段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与此同时,“微课”这一新型授课模式被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微课”本身具有知识整合性、引导性、启发性的特点,但是其是否与高中语文教学相适应?本文主要讨论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 应用价值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媒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单个知识点突破为目的教学模式与授课活动[1]。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微视频展示课例,启发学生思维,而学生则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经历知识建构与习得过程,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微课”符合现代教学做合一理念,可以给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微环境”,使师生从微观上开展教与学的活动,逐步提高课堂质量。那么,“微课”是否有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从学习方面来看,学生扩充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課堂学习时长始终有限,若实际教学内容偏离新课程目标太远,那么这样的教学并不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而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好的。

而“微课”以“微视频”的形式将教学所需内容集中起来,着重凸显单个知识点。“微视频”一般时长为5到8分钟,最长也不超过15分钟,既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所延伸,又不至于延伸过火。然而,虽然网络上已经存在海量的微视频资源,但并非所有的都适合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高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用微课,就要结合实际教学制作微视频,通过微视频整合教学内容,以精练的语言、详细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习得知识。

以《雨巷》为例,这是一首应用了象征主义方法的现代朦胧抒情诗,作者以象征性的意象表现了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情调。由于这首诗内涵较为丰富,再加上学生对戴望舒这一诗人及该诗的创作背景不了解,所以背景介绍、作者介绍等常规环节都是有必要的。为了使学生明确整首诗的情感格调,教师还需要设计情感体验环节。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对意象及其特征、类型、含义的讲解,然而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大多教师更加倾向于通过播放诗朗诵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对意象重视不足。对此,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意象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加强学生对意象这一写作手法的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体验是必要的,但理性的知识讲解也不可少,“微课”能够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帮助教师很好地处理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感体验的矛盾,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2]。

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也具有独立性、分散性,多个琐碎的知识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高中语文知识网络。要通过知识的巩固形成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梳理与整合能力。但从目前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来看,大多学生并不会主动梳理、整合所学知识,只对知识保留了课堂的短时记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知识,学生则会因为重复次数较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微课”是以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载体的,教师制作好“微视频”,同课件一起上传至该平台,学生利用个人移动终端登录该平台进行学习,可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由选择“微视频”,并通过实时通信工具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困难,从而使自身知识得到巩固,这也避免了教师重复讲解知识而引起学生厌烦。

以文言句式判断为例,在这一部分知识教学当中,学生主要学习如何判断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异较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再加上学生不会主动学习这部分知识,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学生遗忘率较大。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先绘制文言句式判断思维导图,再针对不同句式选择非典型性句子作为例子,通过“微视频”进行呈现。对于“微视频”的制作,可根据学生文言水平制作知识概括总结性视频、知识点突破性视频、知识延展性视频,由学生自由选择。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观看视频,教师可提前告知学生要针对某个视频进行提问,提问回答不上的同学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抄写,以赋予学生学习紧迫感。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可将自己从重复性教学中解脱出来。

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不仅在于课内,也在于课外。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学生在课外对其进行巩固与深化。然而学生课外学习中,常会出现问题。例如,想通过手机、电脑查阅资料被父母否决;咨询父母问题他们却回答不上来;难以获得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学生家长也可以看到,知道自己孩子是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而非玩游戏,他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另外,“微视频”是针对某个知识或者某个专题知识进行深入讲述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咨询他们就可理解学习,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获得教师的指导。所以,应用“微课”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有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也可增加他们学习的体验性,如针对《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中“哀而不伤”的情感体验,教师可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并在其中加入《目送》《萤火虫之墓》等作品的分析,与该文进行对比,以指导学生体验、感知,同时要求学生写学习感悟,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后台评阅获得学生课外学习反馈信息,并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可帮助教师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也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微课”只是常规教学的辅助,它并非教学的全部内容,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微课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发挥“微课”的优势,以提升常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齐兵.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4):122-123.

[2]陈怡.“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J].语文教学通讯,2015(01):28-29.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高中语文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