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研究

2020-04-21柏嘎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策略课堂教学

柏嘎拉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家长和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小学美术教育。就以往的教育模式来说,美术教育作为副科,常被人们认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学科,以至于更多的美术课堂被安排用作主课只是的教学。当下,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改变,小学美术便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存在。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陶艺教学 策略

素质教育的推进,改变着小学美术的教育模式,教师联系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的全新的美术教学手段,而陶艺教学便是其中优秀教学手段之一。陶艺作品具备美的属性,彰显着时代的美丽。陶艺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发挥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得该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学生的喜爱,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含义及必要性

1.内涵

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陶艺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美术修养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陶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民家艺术的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同时,陶艺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陶艺作品,促使他们接触陶艺作品形成的每一个步骤,掌握陶艺的美体现在何处,促使他们掌握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而且,陶艺教学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观察力,促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客观事物。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陶艺教学必然能够深刻吸引学生关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

2.必要性

陶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饱含丰厚的民族韵味。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也在推动我国陶艺文化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继承发扬陶艺。目前,陶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了解陶艺、感受陶艺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丰富、拓宽自身的陶艺知识,充分发挥陶艺的教育性,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审美

欲[1]。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多样化的文化种类,多元化的文化融合,陶艺作品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气息,在发展中得到传承与弘扬。陶艺中蕴含丰富的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符合教育改革需求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陶艺教学的策略

1.利用陶艺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以教材为主要内容、教师为教学主体展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受教状态,无法行之有效的吸引、掌握美术知识。陶艺,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泥巴制作各种各样的作品,而对于学生来说,“捏泥人”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手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着手,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创造欲,将复杂的知识变得实用化、直观化,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泥巴带进课堂。首先,讲解美术知识,然后让学生利用泥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制作陶艺作品,可以是一个小碗、一个水杯、一个花瓶......由此利用陶艺教学的魅力,增添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效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利用陶艺发展学生个性

陶艺教学能够展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融合发展。同时,陶艺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制作陶艺作品是一个主观、动态的过程。陶艺教学属于艺术学科,其中蕴含了雕塑、繪画、色彩等艺术特点。由于学生个体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陶艺教学中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化的发展,挖掘学生潜力和个性,从而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创作过程更为灵活化、个性化,创作出独一无二,符合自身情感特点的陶艺作品。

陶艺作品具有强烈的可塑性,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完成创作,凸显个人特点。陶艺创作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由此创作的作品风格可能是朴实无华的豪放、玲珑精致的小巧,不同的性格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能够凸显作品的独特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例如: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着手,以动物、实物、人物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促使学生感受亲手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完成创作。

3.利用陶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陶艺制作,要求手、眼、脑协调完成,智力开发便是源于动作,由此可见,陶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促进学生感知力、观察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陶艺教学中能够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美术运用陶艺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不仅要关注学生模仿创作和技艺掌握,还要让学生开拓视野,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创作空间,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2]。

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利用方法和技巧点拨学生,让他们能够个性创造、自主创新。如,可以采用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的引导方法;还可以使用多人创作、个体创作、组合创作的形式展开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力。

结语

陶艺是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也是富含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审美情趣的艺术学科,其强烈的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的学生。陶艺教学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被激发,协调学生脑、眼、手灵活发展,让学生在实践制作中获取艺术灵感,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可见,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运南.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50.

[2]邹豪生.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2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