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2020-04-21李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实践小学语文

李辉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所汇聚成的一种精神气质,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起到提升道德品质、激发民族情感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高度相符。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展开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践

在当前新课改大力推行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小学生通过接受传统文化精华不断拓宽视野、提升道德修养,更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基于此,筆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极为必要,下文便对具体的教学实践展开分析。

一、运用信息技术,融合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且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而小学生生长在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再加上教师教学中可能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讲解存在忽视,造成了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有一定距离。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作用,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在其中,促进小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亲昵感”。

如讲解北京的春节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呈现出老北京的一些过年传统习俗,如贴春联、逛庙会、走亲戚拜年等,在播放这些热闹场面时教师可询问学生现在过年都在干什么,有的学生说拿手机抢红包,也有的学生说父母和他一起旅游过春节等。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内涵,教师还可现场准备好笔墨纸砚,让学生共同完成写春联的任务,这种亲身实践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用。

二、借助传统故事,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更愿意在听故事的状态下接受新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可尝试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传统文化故事,以此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引导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样是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2]。倘若在基础教育中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势必会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点,有意识地借助传统文化故事展开教学,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如讲解端午粽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通过屈原投江的传统故事调动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结合屈原的人物特性讲解为何屈原宁可投江自杀也不愿苟活于世,以此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君爱国”的思想,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此外,教师还应讲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这些传承了数千年的习俗最开始也是为了表达人民对屈原的纪念。如此一来,学生在传统文化故事的吸引下,更能理解课文知识,也能很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接受文化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教师还需要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对于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将古诗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去展开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文蕴含的丰富情感,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优美的意境,并且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讲解中也能无形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如讲解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所描述的庐山美景当中,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理解古诗意境,进而更好地理解李白在诗中渗透的思想情感。又如讲解扁鹊治病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分为“望、闻、问、切”四个小组,先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对传统中医文化有深刻认识,另一方面让各个小组模仿视频内容进行相互“诊断”。如此一来,学生在这种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必定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课后也更愿意进行探究。

四、开展文化实践,组织活动课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学属于其中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确保学生言行统一,所以应当多开展国学文化实践,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严格遵循传统文化中的礼法,做到严于律己;在家庭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孝顺父母,多对“弟子规”等经典进行讲解;在社会中,更要自觉履行义务,诚实待人。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开展,确保学生知行统一,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讲解寒食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组织开展实践互动,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与寒食、清明相关的资料,并且在课堂上播放传承国学的节目,如经典咏流传等,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感悟。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踏青、扫墓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抓准渗透教育时机,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实现更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不断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更为高效地达成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2]马金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62-163.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实践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