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

2020-04-21田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田敏

摘 要:随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学结构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与挑战。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除了要针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论性的讲解外,要善于从多个层面出发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保证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习惯培养

一、引言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通过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大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促进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阅读习惯培养的认知,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实现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对阅读习慣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时能容易理解词句的意义,为写作奠定基础,强化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足

1.课堂氛围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建造一个开放、自由、多维度和气氛活跃的课堂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大多数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课堂环境单一使得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节奏,这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一味沿用此种教学方法,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增长,还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语文知识学习。

2.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把握不准确,让阅读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是在转变传统观念的基础上,真正践行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但还有一部分教师却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改要求和阅读教学理念,让阅读教学改革不能真正地有效实施,让小学阅读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毕竟制定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例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研讨教材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目标,而大多数教师却跳过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读懂。

3.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对阅读都缺乏兴趣,即使在课堂上也会进行阅读,但大多都不是处于兴趣的阅读,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兴趣却难以持久,无法坚持长期的阅读。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价值

阅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生活观察能力的引导,为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打好基础。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学习和观察,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开拓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增强学生的情感变化,使得学生意识到阅读和生活的关系,为阅读能力培养与语文知识掌握提供依据。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学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细节,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中存在的规律和内容,注重对细节的欣赏和观察,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前做好氛围的布置,将所有的资料收集齐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得到拓宽。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学会看病》时,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看病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阅读内容,为学生营造医院看病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掌握语文阅读知识,以便于学生在未来学会看病。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加入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程度,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2.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的机会

提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是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就能达成的,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开放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增强自己对社会的感悟能力。4.3 导入方式精心设计

新颖有趣的课前导入,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状态进入上课状态,从而保证了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喜爱音乐的海豚》这篇文章时,“海豚”作为人们印象中可爱且亲近人类的朋友,向学生介绍海豚的特点可以大幅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以海豚为切入点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然后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故事的发展。阅读教学开始的导入,需要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情况,针对性的安排相关情景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再对学生阅读方式进行引导,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掌握灵活多变阅读方法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效率、质量才能真正地达到有效地提高。例如,精读与泛读、快读与慢读等,都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时经常使用的阅读方法,在进行不同文本的阅读时,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改变过去小学生阅读效率低的状况。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结束语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中,教师要针对核心素养能力的基本内容展开充分的分析,将其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保证个人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丛丛.全阅读理念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钱欣佳.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69.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