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2020-04-21林俊峰
林俊峰
【摘 要】 农村中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中学学校应该从育人功能出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借助志愿服务提高学生责任心与社会主义责任感,从小奠定学生的发展基础,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从农村中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入手,对其实现途径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实现途径
引言
农村中学生在成长教育阶段中,对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的塑造非常重要。农村中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要从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志愿服务宣传、品牌化等方面入手,强化中学生志愿服务的力度,从多个方面促进中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效性,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 中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自我培育
1.1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实践是对理论进行检验的标准,当然也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评价的关键,学生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并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参与校园建设并能够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实现自我认知。另外,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之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之中,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能力提升。
1.2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在志愿服务中,学校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志愿服务的形式是多种类型的,并且志愿服务的内容十分丰富,环境因素很多。中学生如果愿意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关键就是认知志愿精神,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实践水平。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摒弃过去一刀切的灌输方式,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整合志愿服务相关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学会独立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丰富学生支持储备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其次,中学生个体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意识,从多元化的活动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强化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客观认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科学选择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类型。
2. 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拓宽育人功能广度
在外部环境日渐复杂的环境下,农村中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打造非常重要,应通过树立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志愿服务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带动更多中学生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为志愿服务队伍注入更多血液。
志愿服务品牌化是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品牌服务的内在规律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特色等因素,确定志愿服务品牌的关键以及志愿服务的趋向,通过梳理和创新志愿服务的经验,整合志愿服务品牌服务资源,学校领导与教师要一同完善和优化进行品牌培养的政策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志愿品牌服务活动,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举办现场交流会议以及品牌网上展示会等对策,构建系统化的推广交流平台。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与口碑,让学生可以更加愿意参与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借助优秀的志愿服务活动案例,以网络、新媒体等手段,普及下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并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3. 中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育人功能持续性发挥
农村学校中学生志愿服务已经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随意化、模式化的问题,因此非常利于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农村中学学校应该明确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生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积极与当地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政府与相关部门一共努力,构件完善的中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与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为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支持,另外,推广志愿活动的多样化,提升中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使农村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认知自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结束语
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志愿服務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的力量,培养学生责任感、实践能力等,促使学生与社会之间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另外,目前农村中学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志愿服务开展不积极,志愿服务流于形式等等,基于此,制定更加完善的志愿服务平台与体系,是目前农村中学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孟珍伟. 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8(S2):31-34.
[2] 张贵礼. 实践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