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教学中的加减法
2020-04-20童宏宇
童宏宇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统计学相关性原理,减轻学生负担势必会造成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的下降,而忽视对人格的完善,健康的体魄和思想品行。减轻不合理的,不必要的负担,增加学生休息时间、自主学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时间。通过对教师思想观念的引导,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对学生课业精选,对实践活动组织,来促进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机械上课时间少了,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多了
“减负”后教师机械上课的时间少了,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但是备课的时间多了,教学反思的时间多了。上好每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还不等于能上好课,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修改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认真的分析教材,发掘教材趣味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师的设计付诸于实践。以往备课只要备学生、备教材,现在要除了这两备还要备教法、备学法、备知识学习和备技能训练等等。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合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的,能让我的教学事半功倍。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位语文教师在上《南京长江大桥》这一课前,布置了这么一个任务,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社会去查找资料。于是,学生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收集到很多丰富、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上课时,有问题的提出疑问,有答案的一起解答,课上的非常活跃和透彻。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找到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从中竟然发现,网上描述的桥的长度与书上的长度相差足足十多米。事后,经有关部门证实,才知道课本上编写的数字有出入。看了这则消息我很感慨,无疑,这位教师是一位聪明的教师,他把学习的“包袱”甩给了学生,就像国家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一样,学生参与了教师的备课,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反思也是一样,课后总结能有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的作用。
二、学生的作业少了,阅读的时间多了
“减负”后对学生的作业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减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过于沉重的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如何优化学生的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必须遵循五大原则:一是教师先行原则: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为选取各层次的练习提供依据。二是当堂训练:及时巡视学生作业的情况,便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三是分层作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分层安排作业。四是控制总量:每次布置的作业量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布置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完成的作业,让学有成就感。五是及时评价原则: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学生解答,并予以适时鼓励性评价。例如:教师在设计一堂复习课检测作业时,卷面分110分,将这110分按四部分分配:30分的容易题,50分的中等难度题,20分的高难度题,以及10分的拓展题。作业量在30到35分钟之间。学生做完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同组之间相互批改打分,检查作业情况,最后教师利用5分钟时间讲评。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的最好办法,在课外阅读中有助于语言的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就是这个道理。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自主性、多样性和习惯性。
三、精講解,多练习
教师是实践“减负增效”的主体,不仅表现在作业负担的减轻上,还表现在课堂授课方面。精彩的课堂才是“增效”有力支持。精彩的课堂应该是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问题产生于教师的讲解,并解决于课堂。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是很关键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建议,这些建议中就包括“三讲”和“三不讲”。三讲:讲课的重点,讲课的难点和讲课的关键点。这是一堂课非常主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干脆也不讲。这些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课堂上的精讲为学生互动学习赢得了时间,更要利用好练习的时间。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有用无用,是否重复都摆出一堆,学生苦不堪言,结果事倍功半。
就教学的规律而言,要使“减负增效”的工作取得突破,更新观念是前提,学生发展是目的,教师素质是根本,科研助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核心。 “减负增效”除了要减掉过重的课业负担等刚性指标外,还要减掉过重的精神负担等软性指标,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书本上和课堂意外的世界去体验生命,还他们以彩色生活,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教育过程中的乐趣,在充满阳光的学习环境里健康成长,这是“减负增效”的主要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