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高品质思维的问题导学设计

2020-04-20俞旭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分针导学思维

俞旭芳

摘要: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中,教师从主导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地流畅性;辐射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探究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維发散性;趣味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生成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这几个方面来探索开启学生高品质思维的提问艺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追着知识跑”的乐趣,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关键字:问题 小学数学  思维

学生高品质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程关注的一个基本点,也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课堂上教师合理设计问题导学,对学生品质思维的发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问题导学”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去探究新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身边的数学问题。那么问题的设置就成了“问题导学”的核心环节,教师积极探索开启学生思维的提问艺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追着知识跑”的乐趣,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一、主导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主导型问题就是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重难点、不断推进教学顺利进展的问题。它贯穿课堂始终,构建起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板块。教师把握准主导型问题才能顺利开展教学,让学生思考变得流畅。

例如教学二下《租船》(第一课时)一课的“层层推进,建立模型”环节中可以设置这样的主导型问题:“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2人需要几条船?”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存在多种情况:

……从而针对“限乘4人”对问题进行优化——“22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学生对“限乘4人”的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22人需要几条船?”的解决,所以这样提问,能让学生顺着思路,对信息和问题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帮助更好的理解后续知识的学习。这几个问题的呈现和知识点内部的逻辑性思维顺序是吻合的,能够起到引导学生理解、消化、突破知识重难点的作用。

二、辐射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课堂上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可是课堂作业里反馈回来却不尽人意,这是为何?学生思维往往缺乏应有的变通性,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理想学习状态。因此,在练习巩固环节我们可以让问题辐射化,扩大外延,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更系统、更全面,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租船》(第一课时)的“应用模型,升华思维”练习环节中的问题设置:T:22位小朋友排好队准备按照学号顺序上船(如下图所示),每条船坐4人。第1号小朋友该坐第几条船,哪个位置?第8号呢?

S:数一数就知道了。1号小朋友坐第1条船的乘客1号的位置。8号小朋友坐第2条船的乘客4号位置。

T:第19号同小朋友该坐第几条船的第几个位置?

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白这种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数数,还能用“有余数除法”解决,而教师针对学生的列式“19÷4=4(条)……3(人)”追问“为什么不是第4条船的第3号乘客的位置?”,引发学生对余数“3人”的思考。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对余数的处理,可以通过问题“如果是你,又该坐第几条船?哪个位置呢?用算式表示。”进行验证,每位学生的算式因为学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检验的有效度比较高。辐射问题仅到此就可以了吗?教师通过提问“全体1号、2号、3号、4号乘客有什么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得学生对“余数”比较肤浅的认识再次深化,在一步步的问题引导中,把学生一步步推向思维深处。

三、探究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探究型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二下《奥运开幕》(认识分)时,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时与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你可以借助学具钟拨一拨,也可以观察屏幕上的钟面变化,思考下面问题。①分针从12走一圈再回到12,一共有多少个小格?②分针转一圈的过程中,时针发生了什么变化?③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关系?

预设这样的探究型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观察钟面时针分针转动)的操作中观察、思考、感知。这样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给学生启示,但不固定轨迹的思考,学生会得出“1时=60分”、“分针转一圈时针转一大格”、“时针随着分针转动”等表示“时针与分针之间关系”的结论,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四、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如若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僵化的、封闭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固定轨迹的思考模式——问题答案都是唯一的。那么预设一些开放型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有利于加速学生思考,让学生思维更发散,更开阔。

例如《租船》一课在总结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情况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时也要加1?”一般来说,学生会很轻易说出“租船、坐船时需要加1”,这是因为例题和练习的模仿,那么仅仅是这些情况吗?开放型问题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多种情况,因为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会提供帮助,他们会努力地去寻找新的情况“杯子装水、坐车、插花、……”。

教师在设计开放型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答案的多元化,真正给学生思维的舒展提供更多机会。

五、趣味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课上要营造和谐、轻松的环境,学生喜爱数学才会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不妨穿插一些趣味型问题,这将是活跃学生思维的高效催化剂。

二上《认识厘米》课前交流就可以铺设这样的谜语问题“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猜是啥?”导入交流,“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哪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最大?”调动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一拃”,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迅速提高。

六、生成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预设了多种可能,也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学生生成。按部就班的教学过于顺畅也非好事,必然会造成学生生成资源的流失,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成相机引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才不会被扼杀和抑制,从而得到保持与发展。

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操场上介绍完自己认识的方向后,正准备介绍辨认方向的方法,有一位小女生就举手说自己找到了记住四个方向的好方法:“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听同学们介绍我知道了其他三个方向是西,南,北,怎么记住呢?我发现从东开始顺时针转一圈刚好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顺势提问“是不是像她说的这样,小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验证一下呢?”学生瞬间变得很活跃,想出了很多种方法验证,还有学生编起儿歌,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思维的敏捷性让我大吃一惊。

知识是手段,不是目的,思维才是最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因此“问题导学”的课堂更注重问题的设置,有的放矢,能让学生思维发展更迅速!

参考文献:

(1)许向阳.例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小学教学参考》2014.5

(2)纪海玉.有效课堂提问之“四性”.《小学教学参考》2014.5

(3)周玉网.扣“点”提问,演绎精彩.《小学教学参考》2014.5

(4)王德玲.课堂提问,向着思维更深处出发.《小学教学参考》2014.6

(5)王琳.勤问乐建,成就生态课堂.《小学教学参考》2014.6

(6)于高峰.细化课堂提问,提升学习活力.《小学教学参考》2014.12

(7)陈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小学教学参考》2014.12

(8)李双.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14.12

猜你喜欢

分针导学思维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我是小导游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