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怀疑主义思想
2020-04-20李婉茹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之一,其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位作家,却在1927年,即35岁之际选择了自杀。其自杀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怀疑主义思想是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芥川龙之介曾说过:“我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怀疑主义者。”1《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此篇短篇小说反映了芥川对道德和人性的怀疑主义思想。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怀疑主义
一.芥川龙之介和怀疑主义思想
怀疑主义的概念来自西方哲学,这是一种以克服独断论为目的,对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对获得客观真理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的理论学说。它使人们从公式化的教条中解脱出来,站在了独断论的对立处。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皮浪是古代怀疑主义的奠基人,他提出“不做任何决定,悬隔判断”,“悬隔”的意思就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不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辩中,才能实现“灵魂的安宁”,获得幸福宁静的生活。这是一种极端的不可知论怀疑主义。近代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所生活的17世纪的欧洲处于社会激烈变革期,资本主义在此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动摇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根基。笛卡尔主张怀疑一切,怀疑上帝是否存在,动摇了宗教神学原本稳固的地位。他提出“我思故我在”,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他的怀疑主义的怀疑是一种手段,与理性有内在的联系,促进了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芥川龙之介是明治大正时期的作家,此时的日本处于社会激烈变革期,正由传统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大量的西方思想和学说涌入日本。从中学时期开始,芥川龙之介就已经在接触西方文学理论了,因此他也深受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他爱读康德,法郎士,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家生活在18,19世纪的欧洲,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突出,所表达的思想引起了同样生活在动荡年代的芥川龙之介的共鸣。他的怀疑主义思想的产生也可以说是受到了这些作家的影响。“深受怀疑主义、厌世主义、世纪末文学影响”。2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传达了他怀疑主义思想的倾向,同时他还直接在作品中表明过自己的怀疑主义倾向。例如:
《小说作法十则》:“我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即使在诗的面前,我也想努力做一个怀疑主义者。”3
《西乡盛隆》:“我是皮浪的弟子……总之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怀疑论者。”4
《河童》:“我经常是怀疑论者”。5
《侏儒警语》:“怀疑主义也是建立在一个信念——不怀疑可疑的这一信念之上的。这或许自相矛盾。但怀疑主义同时也是怀疑是否存在全然不立足与信念之上的哲学。”6
二.《罗生门》和对人性和道德的怀疑
芥川龙之介擅长短篇小说创作,《罗生门》是他的早期短篇小说代表作。1915年11月发表于《帝国文学》,此时的他还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没什么名气。《罗生门》取材于《今昔物语集》的本朝世俗部卷二十九第十八话《盗人登罗城门上见死人的故事》,以平安时代的京都为舞台,展示陷入极限状态的人的心理。
故事发生在平安时代的有一天的傍晚,到处都是凄凉一片,一名刚刚被主人辞退的下人无家可归,在罗生门下避雨。此时罗生门早已变成了颓败阴森的藏尸之地。下人在为生计忧虑,无处可去,毫无目的地在城门下徘徊。有一瞬间他想过去做强盗,但良知和道德又阻碍着他,强盗可是作恶多端的职业。这时的他在犹豫,他人性中善与恶的较量尚未分出胜负。在烦恼之际他爬上了罗生门。下人在城楼上发现了大量的尸体,在这里还有一个老太婆在拔一个死去的女人的头发。这时的下人正义感被激发,怒而拔刀砍向那老太婆。此刻的下人,内心还是善良战胜邪恶的。老太婆赶忙向下人求饶,解释说她之所以拔死人的头发,是为了做假发维持生活,而且这些死去的人之前也是干类似的营生的,这些人肯定能体谅她原谅她的。下人听了她的心安理得的辩解,内心一下子就被感染了,老太婆的话让他知道这个世上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恶行骗,这使他抛卻了之前的顾忌,之前还在烦恼是饿死还是当强盗,此刻却决心已下,他一把抓住那老太婆,剥下她的衣服,走下楼梯,消失在黑夜里。
在罗生门这篇小说中,描述了一个普通的下人变成强盗的心理转变过程,人性中的恶逐渐战胜良知,之前的犹疑被取代,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当强盗。在这个过程中,芥川龙之介对道德和人性的有着怀疑和剖析。芥川龙之介通过下人的心理转变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人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为此人可以轻易地抛弃良心,去伤害他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并不重要了,当人们可以不需要作恶就可以好好生活之时,当然是不会去作恶的。但当面临类似文中的下人这样的选择之时,法律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无法约束人的行为了,大家是会选择艰难地活下去还是选择伤害他人用以维护自身利益呢。在生存面前,道德的力量显得微乎其微。那么这种“必要恶”是正确的吗,难道在极端条件下人就可以抛弃道德的底线随意作恶吗,这是芥川龙之介在思考的问题。
三.芥川龙之介怀疑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除了之前提到过的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学思潮和作家思想的影响,芥川龙之介的怀疑主义思想受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芥川龙之介整个的人生都是被不安这种情绪所包围的。他那充满不安的人生从童年就开始了。他有两位父亲,还有四位母亲。两个父亲,分别是生父新原敏三和养父芥川道章。四位母亲指的是生母新原福子,后母即生母的妹妹新原冬子,养母芥川友子和实际上扮演母亲角色的姨母。芥川龙之介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在养父母那里又感受不到爱,加之又是被恐惧他人眼光的的姨母溺爱着长大的,他对自己身边的世界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并逐渐地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这不仅使他在幼时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不幸,成年之后也使他比正常人更加能够体会到人性的自私。可以说,芥川龙之介的怀疑主义思想也和他敏感多疑的性格有关。
在芥川龙之介生活的年代,日本处于社会激荡期,资本主义得到飞速的发展,垄断资产阶级形成,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此时的日本物价飞涨,整个日本社会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日本政府一边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一边又更加严厉地剥削下层人民,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逐渐暴露。面对着这样动荡不安的的社会,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芥川龙之介深感不安。面对暴露的严酷的社会现实,芥川龙之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找不到可以慰藉心灵的东西,于是他只能在失望和悲观中更加消沉。
参考文献
[1]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一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3]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二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4] 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四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注 释
1.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四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第407页
2.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55页
3.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四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年.第407页.
4.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一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年.第315页.
5.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二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年.第690页.
6.高慧勤,魏大海主编.《芥川龙之介全集》第四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年.第244页.
(作者介绍:李婉茹,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