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中的性别差异探析

2020-04-20牛会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性别差异汉语

内容摘要: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中普遍地存在着性别差异现象。本文主要对汉语系统本身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力图使人们对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有更深刻地认识,使两性在交际中能够尽可能地理解对方,以减少交际中的误解,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汉语 性别差异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承载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在语言中都会得以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深度转型期,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两性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两性语言之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差异问题。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上世纪初,丹麦的语言学家Otto Jespersen 在其著作《语言论: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 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1922)中提出女性語言的特点。1975年,Robin Lakoff的《语言与妇女地位》[1]发表,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戴炜栋(1983)[2]和杨永林(1993)[3]等人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其代表了我国在语言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进程。此外还有张爱玲(1995)[4],许力生(1997)[5]以及盖飞虹(1997)[6]等。他们均从不同方面分析讨论了男女两性语言中所存在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观察、调查以及文献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男性及女性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和会话风格中所存在的具体差异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减少因语言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误解,促进两性和睦相处。

二.汉语中性别差异的表现

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沟通、情感传达及思维活动等都需要语言的参与。但在日常沟通中男性与女性的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

1.语言系统中的性别差异

1.1语音层面

生理上的不同导致男女在发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女性声带薄且短而男性声带厚且长,这就使得女性音高要高于男性,所以女性的声音往往尖细响亮,男性的声音往往低沉浑厚。当然这里的音高指的是绝对音高,这种音高的差别不会对语义的表达产生影响,对语义产生区分作用的是相对音高,例如我们常见的声调中四声的不同就是其相对音高不同的结果。

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对不同性别的发音造成影响。出现在北京话中的“女国音”自上世纪20年代黎锦熙先生提出来之后就倍受汉语语音研究者瞩目。“女国音”指的是:北京女青年常常把舌面前音j、q、x发成近似舌尖前音z、c、s的现象。[7]这一现象只在北京15至30岁的女青年群体中存在,主要与这一群体的社会心理有关,长久以来的社会风气强调女性应笑不露齿,说话温声细语,嘴巴不能张太大,所以就使舌面前音j、q、x的发音部位尽可能向前靠拢,直至与舌尖前音z、c、s接近。

1.2词汇层面

任何语言现象都会在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中得以体现,男女性别差异在词汇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第三人称代词“他”在一般情况下是用来指代男性的,但在性别不明确或是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也用“他”来指代。其复数形式“他们”亦是如此,“他们”不仅用来表示若干男性,当有男性也有女性时,也用“他们”来指代而非“他(她)们”。这种男性代词包容女性的现象,我们姑且称其为男性代词的泛化使用,这一现象是以男性为标准而以女性为例外的陈旧思想观念的体现。[8]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在词汇的不对称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当“老板”、“老师”所指代的对象为男性时,我们分别称其女性配偶为“老板娘”、“师母”,但当其指代的对象为女性时,则没有相应的称谓语来指代其男性配偶。[9]另外,一些辱骂女性的词语如“水性杨花”“泼辣”“母夜叉”等,均没有用来指称男性的词语与之相对应。

此外,汉语中一些词语的结构也体现着男女性别差异。我们知道在汉语中,往往价值高的、地位高的排列在前,如:高低、贵贱、好坏等。而在由表男性的语素和表女性的语素所共同构成的合成词中,往往表男性的语素在前,表女性的语素在后,如:夫妻、父母、男女、郎才女貌、男婚女嫁等。

1.3文字层面

通过对汉字形体和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的性别差异现象由来已久。

“女”字的古音读作“奴”,“女”即“奴”之意,[10]一般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和杂活。《释名》中这样解释“女”:“女,如也”,“如”也即“从”,表“从事,服从”的意思。由此可见,在造字之初,“女”字就体现出了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随后,在字形字义的演变过程中,带“女”字旁的表贬义的汉字层出不穷,如“奸、妖、嫉、妒、婊、妓、嫖、娼”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在汉语发展史上一段相当漫长时间里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此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名也反映着汉语中的性别差异。女性名字多用一些表阴柔之意的字,如表花鸟草木的“菊、兰、艳、丽、莺、凤”等,表贤良贞德的“静、惠、娴、婷”等,而男性名字多用一些含阳刚之意的字,如表山河社稷的“浩、磊、宇、泽、洋、涛”等,表事业功名的“豪、志、冠、博”等。

2.语言运用中的性别差异

2.1话语风格

首先,就话题而言,女性往往会选择一些与个人以及人际关系相关的话题,喜欢聊穿衣打扮、婚恋家庭方面的琐碎的、具体的事情。而男性一般会谈及政治、法律、军事、体育以及工作发展前景。此外,女性在聊天时,话题转变得比较缓慢,习惯保持话题的连贯性。而男性的话题通常转变得比较突然,话题的连贯性不强,并且男性喜欢打断别人的话题,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

其次,在词汇选择方面,女性掌握的色彩词汇远多于男性,这在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通常女性作家作品中的颜色词汇要多于男性作家作品中的颜色词汇三倍左右。另外,女性的衣着打扮所涉及的颜色往往丰富多彩,而男性的衣着色彩较为单调,可见女性的颜色辨别力要强于男性,因此,对于色彩的描绘女性往往比男性更精确。此外,女性在说话时经常会使用一些语气词,例如:“啊、吗、吧、呀”等,而男性却较少使用语气词。女性在说话时还通常会使用一些表夸张意义的词和感叹词来表达情感,而男性常用表实在意义的实体词。女性在交谈中还会经常使用委婉语和闪避词,如“大概、或许、可能”等给人以委婉、温柔的感觉。

另外,在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男性与女性也各有特点。据研究表明,女性在交际中使用疑问句的频率为男性的2.5倍。[11]尤其是女性对于附加疑问句的“偏爱”致使附加疑问句被认为是女性的语言形式。女性之所以频繁地使用附加疑问句,一方面是由于对自己的观点认知度比较低,需要他人来加以肯定。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礼貌,使用疑问句来缓和语气。而男性在交际中则较少使用疑问句式,更多地使用命令句和陈述句。这多是由于男性的控制欲和好胜心比较强,往往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并喜欢指使他人。此外,女性还倾向于使用完整规范的句式,而男性则倾向于简短省略的句式,例如,在打招呼时女性常说“吃饭了吗?”,而男性则常说“吃了吗?”[12]

2.2话语量

日常生活中,女性常被贴上“话痨”、“唠叨”的标签。西方有句谚语:即使北海水干了,女人的话也说不完。那么女性的话语量是否确实多于男性?其实,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生活中女性的语言通常冗长而委婉含蓄,女性在说话时喜欢渲染铺垫,话语量相对较大;男性的语言通常简短而直率,话语量相对较小。但这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场合,而在一些人多的正式场合,例如研讨会、辩论赛或公众发言等情况下,男性的发言概率以及话语量要远超女性。因此,对于男性与女性话语量孰多孰少不能一概而论。

2.3语用原则

合作原則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两条重要原则。合作原则是由著名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来的,指的是交际双方为达到沟通的目的需要互相配合。礼貌原则是由英国学者利奇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强调在交际中要尽可能地礼让,让自己多吃亏以给予对方方便,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在交际中,女性通常都会比较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会通过点头或说出“是、对、嗯”等方式对说话人的话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且在对话中习惯于征询对方的意见,会通过一些客套话夸大对方给予自己的方便。

但男性在交际中通常会忽视这些会话原则,如果他们对对方所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就会直接打断,并且在提出自己意见时比较直接,不会顾虑太多对方的感受。总之,女性在交谈中以追求和谐的关系为目的,常以积极合作的态度推进和维系交际双方的关系。男性在交谈中更喜欢变现自己,常常会采取一些竞争的态度,因此,有的时候会违背会话原则。

三.汉语中性别差异的原因探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语言中存在性别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性别因素之所以可以对语言产生影响,这与不同性别的人被期望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着重大的关系,同时也是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生理因素

造成性别差异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染色体,人体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男女都相同的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性染色体对性别的分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同的性染色体导致了男性与女性其他一系列的生理差异的形成。其中对语言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发音器官的不同,前面已经提到男性声带长且厚,女性声带短且薄,这就使得男性的发音相对较低沉,音域比女性宽,女性的语调相对较高,音高比男性高。因此,男性在交流中常用降调,而女性在交流中多用升调。

2.心理因素

语言的使用是在大脑作用下进行的有意识活动,男性与女性在语言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与其心理认知的不同有着重大的关系。由于从小男生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勇敢坚强、要积极进取、要成为“男子汉”;而女生被灌输的思想往往是要温柔端庄、善良友爱,这些思想的灌输导致其从内心深处要求自己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男性的性格特征在语言运用中表现为简单直接,通常选择较简洁明了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女性的性格特征在语言运用中就表现为委婉含蓄,常常会选用一些相对比较恭顺的词汇和委婉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在青春期之后,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都会进一步强化。男性会更加强烈地想要证明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往往尽可能多地争取说话的机会。

女性则会更敏感、自信度降低,因此而更加注重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在语言运用中就表现为不敢大胆表达观点,常用疑问句来寻求他人的认可,常用比较标准的语言变体来尽可能使自己显得体面。

3.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男女社会分工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劳动分工致使男人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男性的社会分工和经济地位决定着其处于较为强势的社会地位,而女性则处于附属地位。长此以往,“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便深入人心,以致于在语言运用中,男性往往比较强势,常用一些比较粗鲁的词、不规范的语法而不用担心被指责。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在语言运用中则常常表现的比较礼貌和合作。正如王希杰所言:当一个女人说脏话的时候,男人有权利去指责“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哪怕是一个常说脏话粗话的男人也有这个权力,是社会赋予男人的“特权”,赋予他们说粗话脏话的权利,赋予他们指责的权利,因为中国的文化规范对女性的语言有着比对男性语言更为严格的要求。[13]

四.结语

不同性别之间语言差异的普遍存在难免会造成一些误解和分歧,给交际带来困扰,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对于以上引起性别语言差异因素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些问题很难彻底地消除和避免,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缓和这些矛盾。在交流中,男女两性都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包容和关爱对方。

参考文献

[1]Lakoff,R.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

[2]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 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12).

[3]杨永林.女子英语音韵语调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5).

[4]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2).

[5]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2).

[6]盖飞虹.会话中两性差异研究新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7]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

[8]李颖.汉语中的性别关注[D].曲阜师范大学,2004(4)

[9]官科.语言性别歧视的认知研究[ 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10]孙云鹤.常用汉字详解字典[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359

[11]杨明明.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英语广角,2016(9)

[12]王静.从社会语言学看语言的性别差异[J].咬文嚼字,2011(8)

[1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77——379

注 释

1.Lakoff,R.Language and WomansPlace[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

2.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 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12).

3.杨永林.女子英语音韵语调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5).

4.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2).

5.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2).

6.盖飞虹.会话中两性差异研究新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7.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

8.李颖.汉语中的性别关注[D].曲阜师范大学,2004(4)

9.官科.语言性别歧视的认知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10.孙云鹤.常用汉字详解字典[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359

11.杨明明.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英语广角,2016(9)

12.王静.从社会语言学看语言的性别差异[J].咬文嚼字,2011(8)

1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77—379

(作者介绍:牛会丽,陕西理工大學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社会语言学性别差异汉语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汉语与拼音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