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思考成为儿童学习探究的主旋律

2020-04-20宁林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数学思考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在学习探究中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的方法,建议教师通过营造和谐平等的数学课堂、善于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等,诱发学习思考,助推数学学习的顺利实施,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考 学习探究 认知冲突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39-02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学习反思的训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中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以及其知识技能、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营造平等氛围,诱发学习思考

“数学和蔼亲近、数学生动活泼”。这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肺腑之言,她告诉我们,要让数学教学变得有亲和力,不再是枯燥的、晦涩的,甚至是冷冰冰的数字、符号和公式等,而应该是充满童趣、童真的体验之旅。所以教师要依托生活元素,把脉儿童的心理等要素,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更充满渴望。

如,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氛围,促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创新学习,从而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具活力,也充满智慧。

一是创设复习铺垫环节,以实现温故知新的愿望。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的理解,引导学生描一描图形的周长。其中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任意的四边形和其他的不规则多边形等。通过简单的描一描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周长的概念,建构周长的表象。其次,引导学生回顾圆的认识,帮助学生准确地分析圆的构造、圆的特征等。

二是创设探究圆的周长的学习情境。首先,设计问题,引领学习。“下面我们将研究圆的周长,想想看,你有什么需要与大家交流的?”一开始,教师就抛出问题,看似给学生安排一只拦路虎,殊不知这是一块问路石,因为它是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尽情地阐述,也没有限制,所以更能激活思维的张力,让思维发散力更强大。

“圆不像正方形、三角形那样边是线段。”“圆的周长和其他图形的周长一个道理,都是最外围的线的总长度和。”……学生各抒己见。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经验的爆发;又诱发了学习思考的深入,保证了学习活动的理性推进。

其次,引导尝试探究,促进学习深入。“看黑板上的几个圆,你有办法得出它们的周长吗?”动手实践是每一名学生都乐意去做的事情,他们必定会开动脑筋积极地学习着。有的学生用手拃一拃,再测量出自己一拃的长度,进而推算出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软尺围着圆绕一圈,很轻松地得到圆的周长;还有的学生用细线缠绕圆一圈,测量出细线的长度,也得到圆的周长。

这样的测量活动尽管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作用不大。为此,教师还要做出更精准的引导。“先测量出圆的直径,再比较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经过计算后发现,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约是3.14,从而形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的感知。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圆与直径的关系,并通过一些暗示,让学生明白这个固定的倍数叫作圆周率([π]),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原理,建构对应的概念。

二、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习思考深入

教学中如能适当地制造一些学习认知冲突的情境,势必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意识,从而让数学学习充满吸引力,让学生饱含热情地去探索、研究,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期间,也一定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思、善思,促进学习思考不断深入。

如,在一年级《认识图形(二)》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学习思考、学习合作,进而助推学习的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思考的不断深入。

一是引导学生反思认识图形学习过程。一方面引导學生回忆“认识图形”的学习历程,并利用介绍图形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图形,进而更好地梳理知识,整理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另一方面利用学习成果分享,实现学习经验的互补,从而让整个知识建构更为扎实。

二是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深化理解。首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一边引导学生阅读题目,一边解析题目中图形排列的特征。通过自主观察和学习反思,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较为顺利,也有条理。其次,教师应改编习题,制造悬念激发认知冲突,引发学习争议,促进学习活动向纵深处漫溯。第一,教师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编写一道题,如:,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面的两个空格该怎么填。第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然,这个习题改编,不期望每位一年级小朋友都能找到规律,顺利解题,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多读题、多思考、多分析,进而更好地感知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进一步掌握常见图形的特征,并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建构更扎实的学习表象。

案例教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有时是具有多面性的,创设认知冲突学习情境,并不要求让学生一定解决好问题,而是从冲突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让他们把已经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学得更扎实,理解更透彻,建构更有效。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散思维,学会创新思考,最终实现数学思考力的大幅度提升。

三、头脑风暴训练,助力学习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头脑风暴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解析教材资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实等,灵动地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元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发散思考,创新思考,从而实现学习的突破,助力数学思考力的发展。

如,在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多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以实现数学思考理性化程度上升,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应有的培养。

首先,引导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回顾。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探究方法在头脑中回放一遍,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由来,更好地建构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概念。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积极的数学思考。一是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书中介绍的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有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也有合作学习的平台,并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研究,学生终于有了新的收获:有的学生把梯形分成两个大三角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合并起来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也有学生把梯形分成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能顺利地得出梯形的总面积;还有学生则把梯形分成2个直角三角形和1个长方形,在计算后也得到了梯形的总面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这一源点,努力创设一个个能够促进学习思考的情境,并在精致的问题串引领下,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最终实现让数学思考成为学生学习主旋律的美好夙愿。

作者简介:宁林(1977— ),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玉林市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数学思考核心素养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