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成效的策略

2020-04-20李叶红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文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论述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前对谈激发兴趣、多元朗读体悟文言、文白对比培养语感、教学媒体拓展思维、学演结合品味人物等,借此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文教学 文言之美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15-02

当前,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多篇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古文,以帮助儿童与圣贤对话,建立对经典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古文的体例、表达形式或词句含义与现代文均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古文的情节描述简略,不够直观形象,难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成效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谈谈古文教学策略。

一、课前对谈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小学生来说,想要打开他们古文阅读的大门,首先要引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动力才有效率,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在部编版教材中,入选的古文大部分都是篇幅较短、浅显易懂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天性,抓住故事的核心点,再加以包装和润色,在开始授课前与学生对谈交流,相当于给学生抛出一个“引子”,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活一颗颗充满好奇的童心,自然而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描写了司马光砸缸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明的儿童形象。讲课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司马光建立起直观的印象,笔者这样引入课文:“我们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认识了很多聪明的古代儿童,大家想一想有哪些呢?”学生立刻就想到了以前学过的曹冲、王戎、杨氏之子等。接着笔者提出一个问题:“一群孩子一块儿玩,其中一个孩子掉进了水缸里,大家可能会出现什么反应呢?”学生说有的孩子会跑去叫大人,有的孩子会吓哭,有的孩子会吓跑……紧接着笔者引入课文背景:“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这个儿童没有被吓哭,也没有被吓跑,面对突发的危险,他不但沉着冷静,毫无畏惧,而且能够聪明机智地处理危机,最后化险为夷。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答:“司马光!”接着有学生好奇地问:“司马光是姓司吗?”借此时机,笔者给学生普及司马这个复姓的知识,并顺利引入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又叫小古文,选自《宋史》。这位有智慧的儿童长大后很了不起,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篇小古文。”通过课前的对谈交流,学生建立了对文言文的初步印象,并从生动的人物分析、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进入特定学习情境,对司马光这个人物进行进一步探究。

二、多元朗读体悟文言

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距今久远,很多字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增进学生对古文字词的理解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借用古人读书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对小学生而言,“读”是其日常学习的常态。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朗读形式,结合相关语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朗读一边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音韵,体悟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在多元朗读引导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安排:

(一)示范朗读,吐字正音。教师范读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注意吐字规范,注意每一段的停顿和重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倾听和模仿,读得正确流利,逐渐培养起对文言文的语感。

(二)引领朗读,感受韵律。在教学中,笔者根据课文特定情境,设计配乐进行情绪渲染。例如“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一句,搭配节奏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打着节拍大声诵读;“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一句,则搭配低沉缓慢的音乐,示意学生停止打节拍,朗读时声音变小,收敛情绪;而到“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句时,配乐突然又激昂欢快起来,扬手指挥大家打起节拍,学生朗读的声音也随之变高昂。通过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深切感受文言文的音韵和节律,体验古文语言之美。

(三)分组朗读,交流学习。分组朗诵,既有交流的性质,也有竞赛的性质。一组朗诵时,其他小组倾听并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提升,给予学生改进的建议,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三、文白对比培养语感

小学生理解文言文存在较大的困难时,教师可将文言文和白话文进行对比,给学生一根认知和理解的拐杖,不但能激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还可以为接下来的文白转换打好基础。

教学《司马光》,笔者先指名学生读课文,并在读后学习断句。学生在断句时出现了困难,为此,笔者出示白话文: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他不小心跌到了水缸里。大家都吓坏了,慌作一团,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司马光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那缸被砸破了,水都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学生对照白话文,很快完成了课文的断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通过文白对比,使学生较好地辨析出两者之间的语言差异,完成文章的断句,这对加快文言文的理解,降低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增强文言文语感具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媒体拓展思维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配图或音视频媒体,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兴致勃勃融入学习情境。部编版教材的课文中大多设计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插画,同时还有详细注释,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直面文本、理解文本的有利条件。而网络中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也应有尽有,教师可以适当选取合适的资源辅助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先观察了教材的配图,然后结合文本大概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笔者从网络上选择了“司马光”故事的漫画配图,一共6幅,每一幅漫画表现一个场景,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情节,并启发学生自主创编故事:“现在,大家看这6幅漫画,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他们的表达欲很强,一听到可以看图讲故事,立刻展开自由想象,编出各种版本的故事。

在此教学环节中,笔者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进行引入诠释,学生不仅能够从生活的角度把握文言文的故事和人物,而且能够借助生活化的自主体验,与文言文情境交融,引发共鸣,产生真实体验,从而对文言文产生学习的乐趣。

五、学演结合品味人物

古人云:“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在小学古文教学中,教师可将学习和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加深本文理解。

本课的字词义的教学完成后,进入课文主旨、思想层面的学习。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内容,而是提出“司马光在砸缸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砸缸的目的是什么呢”“你从司马光砸缸这件事情上,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的情节表演出来,表演可以加入自编的台词、对白,使表演变得丰满,使人物变得立体。其中有一名学生,发现小伙伴掉进水缸之后,表情很镇定,他四下寻找石头,找到石头后高举双手,对准大缸用力地往下砸。其他学生根据该生生动的表演,揣摩司马光的想法和行为,再回头思考上述问题,很快便能理解其中含义。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将古文背诵了下来,增强了学习古文的信心。

在小学古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以激活童心为目标,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兴趣萌发,乐于投入学习,感受到了古代语言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李叶红(1970— ),女,广西昭平人,一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古文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虚词大学问重夯实促品味
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