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游戏引领儿童深度学习

2020-04-18曹燕琴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游戏深度学习

曹燕琴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它强调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此,游戏化教学是低年级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低年级科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天性,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紧扣生活的链接点开展科学游戏活动,使深度学习在低年级科学课堂悄然发生。

【关键词】科学游戏;深度学习;深层动机

伴随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度学习成为科学教学的价值追求。深度学习实施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因为从本质上说,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斷持续深化、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沉浸其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愉悦充实,处于一种“迷恋”和“忘我”状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将游戏和科学学习紧密结合,学习就成为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深度学习也就悄然发生。

一、挖掘儿童的兴趣点,开展科学游戏

如何激发学习者的深层学习动机,让学习成为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事,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游戏化教学无疑是克服学习枯燥乏味的一剂良方。教师要站在低年级学生的视角,从游戏的场景、语言、设计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深层学习动机。

1.创设儿童喜欢的游戏场景

游戏场景为学生投入游戏提供有利条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游戏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使学生与学习资源发生链接,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状态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个小侦探”时,教师在教室里放了几盆被虫咬过的绿植、雪地上的脚印等图片,然后戴上“黑猫警长”手偶布套和学生对话。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马上进入和“黑猫警长”一起当侦探的游戏场景中,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寻找证据的游戏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2.运用儿童喜欢的游戏语言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组织游戏语言应具有鼓励性和趣味性。开展磁铁游戏时,可以为游戏取个有趣的名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磁铁游戏可以叫“小猫钓鱼”“小鸭子找家”等。游戏前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神秘的语言介绍游戏,让学生期盼游戏;游戏中教师要用“比一比”“猜一猜”等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引导性语言,如谁最爱动脑筋、哪组最会合作、谁做得最好等,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游戏结束后,教师要从游戏效果、游戏体验、游戏展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在游戏中没有心理压力、没有紧张感,不害怕失败或惩罚所产生的愉快情绪,从而促进学生游戏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向往。

3.设计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设计出学生喜爱的趣味科学游戏,吸引学生参与游戏学习。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形状改变了”时,教师设计了学生爱玩的“变脸”游戏。学生在音乐中边玩边学,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研究活动的深度参与。事实证明,根据学生兴趣点设计趣味游戏,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开展科学游戏

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切身体验,而科学游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机会,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自觉的活动,应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体验的内在教育意义的挖掘、丰富和提升,而不能停留在创造庸俗的快乐体验。所以,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应设计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一致的游戏,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亲历观察、亲身感受、亲自操作后,真正认识和理解知识内涵。

1.寻找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融合点

游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在教学沪科教版小学自然二年级下册“物体的沉和浮”时,教师用电脑技术创设了小兔要过河的游戏情境,并出示了各种材料,要求学生借助材料帮助小兔子过河。学生通过猜测、实验,测试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初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应用实验结论,完成了帮助小兔子过河的游戏任务。由于课堂设计的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高度吻合,学生全身心沉浸在有趣且真实、有价值的游戏中,在深度体验中达到对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2.寻找游戏规则和探究方法的融合点

游戏规则通常包含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等元素,这些元素与科学探究方法有很多相通之处。教师如果能据此找到与教学的融合点,对学生掌握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测试反应快慢”时,教师用尺子和学生玩“我抓你放”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并找出游戏规则的不严密之处,并借此启发学生:要玩更有趣的游戏,必须设计、使用更为精密的游戏器具,建立更为公平的游戏规则。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了更为精准的“速度反应尺”,为了游戏更公平,对游戏的操作流程及规则等诸多事项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生设计更为精密的游戏器具的过程,就是设计实验的过程:讨论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就是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游戏操作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教师巧妙地把握了游戏规则和探究方法的融合点,使学生在投身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学习和探究。

3.寻找游戏方式和学习过程的融合点

“比、做、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方式。比,就是比赛,游戏的乐趣在于玩、争、赛,因此竞赛具有游戏的一切特征。做,就是动手操作,让低年级学生调动各种身体感官参与学习。演,就是展演,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表演、展示。合理的游戏方式和结构,对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找到学习过程和游戏方式的融合点,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比较”时,教师根据内容选用了“比”的游戏形式,学生在“挑战”“升级挑战”“终极挑战”的三级晋级游戏中完成了观察和比较的科学技能训练,促进游戏和学习的有效融合。

三、紧扣生活的链接点,开展科学游戏

深度学习不是停留在知识表层,而是强调深入知识内核,强调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意义。能力从单一情境模仿到多样情景加工,最终在现实活动的运用中产生。深度学习与实际运用密不可分,学以致用越深刻,对知识的理解越透彻。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有很多感知、体验和操作的机会,教师要紧紧抓住科学游戏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点,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深度理解所学知识。

1.选择符合儿童生活认知的游戏材料

科学游戏不仅要考虑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兴趣发展,而且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游戏材料,再现生活场景。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时,教师从小毛驴驮着盐和糖过河的故事情境,引出“盐和糖哪儿去了”这一科学问题。这时教师提供了一年级学生熟悉的盐、糖、沙子、面粉等材料,而不是实验室常备的高锰酸钾。由于这些材料常见且易获得,帮助学生实现了游戏与生活的有效链接,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比较丰富的表象,从而形成溶解的概念。很多学生还在课外选择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反复实验,感受操作游戏的乐趣,提升课外探索能力,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2.设计亲子游戏深化应用

科学游戏并不局限于科学课堂上,课外有更广阔的科学游戏空间。设计安全、有趣的亲子科学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体验身边的科学,又能让家长了解科学、密切亲子关系。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感官总动员”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玩“蒙眼猜菜”的游戏,让学生在蒙着眼睛吃菜、捏着鼻子吃菜的过程中,体验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游戏在促进低年级学生深度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唯有遵从学生的天性,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紧扣生活的链接点,做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使深度学习在低年级科学课堂悄然发生。

猜你喜欢

科学游戏深度学习
浅析大班建构材料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浅谈纸箱在幼儿园科学游戏中的运用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幼儿园科学游戏设计策略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