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香菇高效生产要点
2020-04-1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曹德宾
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曹德宾
林下栽培香菇,我们是从2008年开始的,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2014年于承德地区产出的“林下富硒香菇”,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林下栽培香菇已进入大面积商业推广阶段。
香菇菌棒制作
基本配方:木屑850公斤,麦麸100公斤,玉米粉50公斤,复合肥2公斤,豆饼粉5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粉5公斤,轻钙4公斤,富硒香菇营养料1公斤。常规制作、发菌,栽培模式采取架栽或立棒式出菇,常规管理,收获2潮高品质香菇,生物学效率一般在50%以上;将剩余的废旧菌棒下架。
废旧菌棒处理
去掉塑膜,刮去残余菇脚等,密集排入泡水池;以菌棒干料重量为基数,加入复合肥1%,尿素0.5%,石灰粉0.3%,蔗糖0.2%,富硒香菇营养料0.2%。拌匀后撒于表面,然后灌水,至没过菌棒20厘米以上。根据菌棒失水状况浸泡8~15小时后排水,将菌棒运至林区。
林区选择
选择中高海拔、树龄高、郁闭度高并且远离人群的原生态林区。该种条件的地表腐殖层厚,土壤条件较好。不要选择村镇附近的速生林或者人工果园,原因是污染较重,无法保证产出香菇的绿色或有机的质量要求。
林下培菌
1.单棒式培菌:使用香菇培菌专用打坑器打培菌穴,其规格根据菌棒规格而定,一般以每个培菌穴内放置0.5~1个菌棒。三人配合操作,流水作业,生产效率较高。
2.成片区培菌:选择树木间距较大、树冠较大、郁闭度较高的林下,按一排或多排的仿菌畦栽培法,挖深15厘米,将菌棒排入。
3.覆土灌水:菌棒入坑后,随即将挖出的腐殖层土壤覆于菌棒之上,厚约:春季培菌时2~3厘米,夏季培菌时2~5厘米,秋季培菌时3~4厘米,深秋至冬季培菌时5~10厘米。覆土后,随即浇水,湿透覆土层及菌棒周边土壤即可。有水源条件的可以增加用水量,尤其秋冬季节。
出菇管理
1.有条件的架设微喷管,为培菌区的出菇增加湿度;不具备水源条件的可任其自然,只是产量偏低,但菇品的质量更高。
2.最大限度地保护培菌区的植被,借以维持生态,产出高质量菇品。
3.培菌区最好拉设防鸟网,以避免乌鸦、喜鹊、野鸡及老鼠、松鼠等危害,越是个头较大的子实体,越易被破坏。
4.尽量及时采收,建议:对于生产面积较大的,应抢在8分熟前采收,不要留置老化影响口感和商品观赏性。
5.及时清理环境卫生,尤其采摘后的出菇点应予补土平整。削下的菌柄基部等垃圾应及时清理出留置区外,以保护培菌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林下培菌的优点
1.林区温凉和自然通风,是香菇子实体理想的生长条件。
2.林区相对稳定的高湿环境,为出菇奠定了良好的水分基础。
3.林区富氧低(二氧化)碳,出菇环境理想。
4.一次投入全年采收,产量高于传统地栽的80%以上。
5.较之传统栽培节约土地、设施、人工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