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综合防控技术

2020-04-18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浩任

农业知识 2020年7期
关键词:感病茎秆细菌性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浩任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也称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叶斑病、“机油病”,是危害全世界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增,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且危害到番茄茎秆等部位,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效益。

危害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在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主要危害叶片,成株期在叶片、茎秆、果实均可危害。

1.叶片感病:苗期叶片染病,初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感病,下部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初期叶片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后期连成片。若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导致叶片畸形。

2.茎秆感病:茎秆染病时,初期产生黑色斑点,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茎秆变黑。

3.果实感病:幼嫩的果实发病,初期有黑色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凹陷。

发病病原菌

该病致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该病原菌寄主范围较窄,人工接种可侵染辣椒、茄子、龙葵、毛曼陀罗、白花曼陀罗等。

发病条件

1.初侵染源: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主要以带病种子越冬,也可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至少7个月,是第二年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2.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传播主要途径,从病果中收集的种子,病原菌可以黏附在种子表面带菌,或侵入稻种子内部,当条件适宜时,较少量的种子带菌可造成大量的幼苗染病。

3.温湿度: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为温暖高湿病害,适宜温度为13~28℃,13℃以下或30℃以上基本不发病;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适宜发病,植株表面有水滴或呈湿润状态,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病原菌在叶片上表面保持湿润6小时以上,即可形成斑点症状。

4.栽培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使用河道污水、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通风不良等均易造成该病发生流行。

综合防控技术

1.种子处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播种前应采取种子消毒处理,方法为,用55℃热水浸种30分钟,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到室温后再浸泡2小时,然后催芽播种,或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播种。

2.轮作: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初侵染来源。

3.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及周围杂草,并在田外深埋;田间湿度大时,尽量避免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适时适量通风,控制棚内湿度;定植时,避免伤根;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灌溉设施,避免大水漫灌。

4.土壤消毒:发病严重的地块,可采用土壤消毒处理,减少土壤带菌量。可在夏季休棚期进行闷棚处理,棚内灌水后覆膜,高温下晒持续15~20天;或在定植前1个月,用氰氨化钙、威百亩、氯化苦等土壤消毒剂处理土壤,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用46%的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800倍液,或3000亿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注意轮换使用不同有效成分的药物,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

猜你喜欢

感病茎秆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四川玉米生理成熟后抗倒性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与番茄颈腐根腐病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开发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
早熟树莓‘波拉娜’在阜新的试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