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直播探究校园德育新路径
2020-04-17邵晶
邵晶
摘 要:网络直播平台自诞生以来,其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及趣味性,都对当下青少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吸引力。为此,学校以及教师应从德育理论和实践层面去辩证看待网络直播;不仅要及时监管青少年的盲目追捧与模仿,而且要巧借网络直播的优势,联合家庭与社区的力量,扩大德育情境;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
关键词:学校德育;网络直播;路径探究;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6-0022-03
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我们了解到认知水平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个人的心智成熟度又必然制约着认知水平的发展。换言之,道德的发展就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逐渐建构自己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小学生所具备的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显然难以应对连成年人都难以分辨的各种杂乱无章的网络海量信息,这无疑会给目前校园德育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新困扰。但是如果德育工作者能对网络直播内容加以正确合理利用,并贯以多方合力,势必会探索出校园德育的新路径。
一、网络直播给校园德育带来挑战
(一)网络直播缺乏监管
网络直播与传统媒介和视频门户网站不同,它既能够最大化地拉近主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能让直播内容比较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网络直播的这一优势恰恰又内含着先天的“德育盲区”。可以说网络直播的诞生,从一方面导致了一些团体和个人皆有可能在直播过程中传播散布未经筛选的信息或言论,从而致使直播平台会在短时间内充斥着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纷繁复杂和真假难辨的内容。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平台提出了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等要求,但除了个别主流热门直播平台已表示会加大监管力度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外,仍然有为数众多的中小直播平台在利益的驱动下顶风作案。
(二)负面言论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
网络直播平台不易受人管理和控制,这会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成长路径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德育工作者提出考验。直播平台上出现的各色言行,有一些是消极甚至是极端的。但如果这类消极言论或是行为获得大量观看和议论就会使观看者(包括未成年人)产生自我怀疑与盲目认同,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观看者自身的观点、想法与行事原则。中小学生作为分辨能力尚待强化的未成年人,特别是缺乏监护人照顾与关爱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他人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注、引导,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可能会发生变形。
(三)网络直播弱化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
在以往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主要采取“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的方式将精挑细选的、符合中小学生德育教学目标的德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但是随着各大网络直播平台遍地开花式地增多发展,中小学生能够轻易地从网络直播中获取各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源。因此,这就导致传统的德育资源信息不再囿于施教者手中,同时也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呈现出自我性和缺乏约束性的特征,从而弱化了德育教师的地位。基于此,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需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并对德育模式从内容、实践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从而为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机活力而又与时俱进的德育新环境。
二、网络直播为校园德育提供新的视角
(一)借用直播优势导入正能量的教育内容
与挑战相伴随的往往还有机遇,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虽然网络直播的盛行给校园德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但如果我们能够以冷静的头脑来思考,不难发现,网络直播也可以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用道德精神“富矿”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同时,在十九大报告中,他还特别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换句话说,十九大以来,随着新时代号角的吹响,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导入正能量既是网络直播健康发展的逻辑思路,也是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现实之道,更是凝聚社会共识的目标指向。从这个高度上来说,中小学校德育的实施应该利用好直播平台的一些优势。例如,学校可以利用青少年对直播平台的喜爱,适当地组织户外拓展活动或是校内思想品德课情景演练,并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呈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直播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实时地向外界传达学校德育的工作内容和理念,起到正向宣传的作用。
(二)利用“网络红人”的力量引导青少年的正确言行
由于众多的中小学生仍然处在生长发育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需在充分认识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供具有正确导向性的直播资源,可以从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来改良直播环境,对中小学生加以引导和规范。因此,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红人”的影响力,通过分析不同层面的“网络红人”的产生原因,从中作出合理筛选,为学生宣传正能量的内容。借此,学校可以借助网络的开放性,打破原有的德育模式,利用“网红”现象,打造出学校自己的“网络红人”,从而通过树立榜样宣传网络红色文化,引导青少年的言行。
三、网络直播时代校园德育的路径探究
(一)情境德育助力道德成长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理应拓宽德育的边界,尝试形成一种多维立体开放式的德育理念。由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道德品格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的,所以情境德育能够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同时,在一种合理恰当的德育情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使得以往校园的德育工作變得更为丰满,并从整体上增强德育的功效。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不能一味地向他们灌输德育内容,或者机械、单一地执行上级部门所要求的德育课程,而是应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其次,学校在与学生谈论直播平台的具体话题时,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直播平台所产生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并适时地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最后,在明确以上两点的前提下,校园管理者和教师应该积极地在校内、校外创设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环境。诸如在校内宣传普及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或者通过有关部门的协助,利用校园的小记者团亲临一些大型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直播平台、公司举办的线下活动,让学生去了解一些积极生活、努力为事业打拼的主播人物等等。通過校内外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亲身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从而接收情境活动中所内隐的德育信息,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提升道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师生良性互动回归德育的人本性
中小学生面对新鲜好玩的事物,愿意去尝试固然是探索性的一种表现,可是缺乏了德育工作者的适时引导,难免会出现沉迷和盲目跟风模仿的现象。因此,首先,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积极与中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情感角度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切不可以居高临下地一味向他们陈述网络直播的弊端,这样只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使得与要达到的德育目标背道而驰。其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做到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我们虽要对网络直播的负面影响进行剔除和批判,但同时也要尊重爱护学生,照顾到他们的内心所需。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观看户外探险、知识大讲堂等等一些既能增长见闻又能开拓眼界的正能量直播节目等。最后,德育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自我能力提高的过程。在高度自由化的网络直播平台中,德育工作者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监督和管控,这就加大了学生接触各种负面观点、负面案例的概率。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教育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比如可以进行校与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借助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看法和个人体验的分享进行互动,或是邀请主流直播平台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学生宣讲网络直播的正面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将个体的思想动机转化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动机,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一个有力保障。
(三)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形成合力
尽管学校一直都是传递知识和培养学生品德的主战场,但单纯以学校为德育中心的论调在网络直播平台繁荣发展的今天似乎已经日渐式微。因此,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我们若要把德育工作做到扎实到位,就必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机动模式,避免德育工作在校园内闭门造车。比如我们可以呼吁当地社区组织家庭亲子游,即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前往红色革命旅游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是去福利院、养老院做义工等等。在这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由校方借助热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实时宣传,这样既能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多元化,也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做直播主人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