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用于指导老年冠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
2020-04-17李耕慧姚越仉玉泉刘庶珠李冬冬王大伟丁立民徐玮
李耕慧 姚越 仉玉泉 刘庶珠 李冬冬 王大伟 丁立民 徐玮
【摘 要】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用于指导老年冠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CI进行治疗且术后应用TE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ADP抑制率进行分组,将ADP抑制率<50%患者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方式,B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方式,对TEG用于指导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A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4.00%,B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6.00,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A组临床疗效94.00%,B组临床疗效86.00%,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在100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引诱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抗血小板反应正常的患者,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 结论: 应用TEG能够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聚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因此该种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老年冠脉介入术;抗血小板治疗
【中圖分类号】 R5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75-02
对PCI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抗血小板诊疗,有利于减低支架中血栓的出现,而TEG能够对清晰反映患者的凝血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见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CI进行治疗且术后应用TE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ADP抑制率进行分组,将ADP抑制率<50%患者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两组,患者年龄区间为75岁-88岁,中位数年龄为(81.54±3.21)岁,基础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都参考依据ACC/AHA,且严格按照介入诊疗规范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2)未应用其他影响血液凝集的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排除标准:(1)不能耐受与试验相关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替格瑞洛);(2)同时应用与本课题非相关的抗血小板药物,如西洛他唑、GPⅡb/Ⅲa等;(3)近期(<6个月)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或活动性出血及外科手术 [2] 。
1.2 方法
(1)在所选研究对象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一周后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TEG) [1] ;(2)根据ADP抑制率进行分组,将ADP抑制率<50%患者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氯吡格雷组)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150mg/d,三个月后恢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B组(替格瑞洛组)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替格瑞洛90mg/d,一年后随访比较不同用药组研究对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支架内血栓、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胸痛症状再发作、心电图 ST 段改变、因胸痛再次入院治疗),判断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不良反应主要以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心源性死亡、胸痛症状再发作为主;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效果,其中临床疗效主要以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为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4.00%,B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6.00,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如表一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作用
A组临床疗效94.00%(47/50),B组临床疗效86.00%(39/50),组间对比(X 2=5.3156,P=0.0211),证实差异性存在。
2.3 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凝聚抑制情况分析
在100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引诱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抗血小板反应正常的患者,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数据对比内容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TEG是一种有效的测验手段,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简单等优势 [3] ,本文对其在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通过数据显示,A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4.00%,B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6.00,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A组临床疗效94.00%,B组临床疗效86.00%,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在100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引诱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抗血小板反应正常的患者,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可见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中氯吡格雷治疗措施尤为关键,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发挥临床疗效作用。此研究方法与王凯、荣良群、魏秀娥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 [3] ,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应用TEG能够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聚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因此该种措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永亮.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冠心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
[2] 吴丹娜,余成,韩方璇,etal.血栓弹力图对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指导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7):685-690.
[3] 王凯,荣良群,魏秀娥,etal.血栓弹力图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8,24(5):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