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蔡松泉
2017-02-28张慧君
张慧君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轻度组(40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0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TEG参数、PAgT以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K值、R值显著短于对照组,CI值、MA值、α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Ag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TEG参数、PAgT、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两组脑梗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的TEG参数、PAgT与轻度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二聚体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AgT、D-二聚体水平和CI值、MA值、α角表现为正相关(P<0.05),和K值、R值表现为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高凝状态检测时,血栓弹力图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D-二聚体水平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42-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同时也是血栓形成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纤溶系统失衡、凝血系统及血小板活化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急性脑梗死组),男44例,女46例;年龄44~80岁,平均(65.3±1.7)岁。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90例患者分成轻度组(40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0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2~81岁,平均(65.7±1.2)岁。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入院时间为急性期48 h内;满足文献[2]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MRI或CT检查证实。排除标准:脑出血患者、合并急性感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等。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胶体金法对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选择光比浊法对PAgT进行检测[3]。TEG参数主要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聚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聚块形成速率(α角)、凝血综合字数(CI)、血栓最大振幅(MA)。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来对TEG参数与PAgT、D-二聚体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K值、R值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值、MA值、α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g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脑梗死各亚组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重度组患者的TEG参数、PAgT、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两组脑梗死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的TEG参数、PAgT与轻度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二聚体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AgT、D-二聚体水平和CI值、MA值、α角表现为正相关(P<0.05),和K值、R值表现为负相关(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过程。临床在对血栓形成风险进行预测时,过往常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对血小板的活化和功能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包括PAgT、血小板释放产物及血小板膜受体表达的检测等,但是以上检测方法的重复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不确定[4-5]。另外,因为凝血因子也参与血栓形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也是对机体凝血功能进行反映的主要参考指标[6]。在现代医學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TEG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而也为监测血栓提供了可靠依据[7]。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K值、R值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CI值、MA值、α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急性脑梗死亚组的组间比较发现,在神经缺损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TEG高凝状态也更加明显,所以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推测时,可以将TEG作为一项主要的参考指标。另外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PAg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缺损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PAgT也显著上升,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表现为过度活化状态。本研究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AgT、D-二聚体水平和CI值、MA值、α角表现为正相关,和K值、R值表现为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项参数和PAgT、D-二聚体水平存在较强相关性。
总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高凝状态检测时,血栓弹力图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建华,王碰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1):101-104.
[2]李双涛,于长春,张晶,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52-55.
[3]赵素萍,汪欣.脑血管疾病检测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6):278-280.
[4]陈业鹏.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3-15.
[5]叶青跃,程鹏飞,周有利,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及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5,19(2):309-311.
[6]朴影,徐树军,王赞,等.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1):998-1001.
[7]王艳海.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312-3313,3317.
(收稿日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