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究鸡兔同笼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助力思维发展

2020-04-17陈彩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数学思想数学思维

陈彩琴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新时代数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有序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在此,结合鸡兔同笼问题的研究思考,简要地阐述这类问题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应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对孩子们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鸡兔同笼;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也是流传极广的问题。它最早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是一道图文并茂的趣题,旨在让学生掌握算法规律,促进学习思维的稳步发展。鸡兔同笼问题在日本数学史话中也有类似的呈现,它就是龟鹤同池问题。结合数学史话的学习,笔者认为,鸡兔同笼问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表现在它能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去分析、思考,从而能综合性地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一、运用数形结合,图解更直观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以形表数,能够让问题更直观,更形象,也更具体;它以数显形,能够把隐晦的关系明朗化,也能够把抽象内容的直观化 [1]。为此,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得用好数形结合这根拐杖,努力使复杂的、隐晦的数量关系直观化,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情景化、形象化,从而助力学生的学习思考,造就快乐的数学学习,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意蕴绵长。

1. 采用假设策略,为抽象做铺垫

鸡兔同笼问题通常采用的策略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是六年级的孩子,列表法是可行的,假设法是最直接的,设定一个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一下方程就能轻松得到答案。

但是,如果引导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列方程解答肯定是行不通的,学生没有知识积累,更没有那份思维支持。有什么办法也能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学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呢?

答案很显然,那就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把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引导学生用拼图法去尝试、去探索。用圆片代表鸡兔的头,用小棒代表鸡兔的脚,再根据鸡兔各自腿的条数特征去分析思考,从而实现学习视野的有效拓展,让数学学习更有理性。

还可以采用画图的策略,也运用上面的假设方法,实现问题信息具体化、直观化的目的。让学生在真切的图画中感悟到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

2. 引导争辩质疑,为内化做准备

尽管我们能够引导二年级的小朋友采用拼图、画图方法,把问题中晦涩的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但是要让更多的孩子明晰算法,感悟规律的存在,教师就得在学生学习困顿处引发新一轮的学习争议,从而使鸡兔同笼的原理在质疑中更趋明朗化,其本质属性也在争辩中逐渐被抽离出来。

比如,学生解读自己的拼图:“我把笼子中的鸡兔8个头摆上8个圆片,然后再给他们安上腿,一条一条地安装。”“不对!你这样做会闹笑话的,不会有3条腿的鸡或者兔子的。”“是的!因为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所以给头安上腿的时候不是一条腿一条腿地安装的,而是先给8个头下面都装上2条腿。”“又不对了!二八十六,才16条腿,而题目中是26条腿,还有10条去哪里了啊?”“噢!我知道了,剩下的这10条腿,不能一条一条去装,而是要两条一块儿装,这样它们就由原来的鸡变成了兔子了。”

争论让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变得愈加清晰了,逐步让学生明白在拼图、画图中安装腿的原理,也让学生在學习讨论中逐步抽象出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算法。孩子们的脑海中已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因为鸡是2条腿,兔子是4条腿,所以先给8个头配上2条腿,多余的腿必定是兔子的,而要把多余的腿分配完,就得2条2条去安装,这样才能把鸡转化成兔子。

直观的活动,既能促进学习思考的深入,又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争辩中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假设法的原理,并在尝试计算中更好地掌握对应的算理,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转化策略,变身更直接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数形结合策略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就显得略为幼稚了。为此,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引导中,教师就得有机渗透转化思想,采用变身策略,化难为易,助推学习的深入,加速思考的进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炼知识,抽象出概念,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认知获得建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1. 巧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之初,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动画展播《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并写出原题中的核心信息:笼子中装有鸡和兔,不知道各有多少只。从上面看有35个模糊的头像,从笼子下面看隐隐约约有腿94条。你知道笼子里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问题情境,旨在给学生一种信息,“这是一道千百年前的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解决它”,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那份欲望,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古题中数据偏大,画图、拼图都难以完好地实施,这就需要用新的思路、新的策略去研究它,从而为孩子们努力探究、创新学习注入强有力的信念支撑。

2. 编儿歌,助推探究引入

针对古题数据大,难以找到突破口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得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而尝试改编原题,使之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等,从而打开学习研究的新局面,也为他们提炼规律、抽象概念提供智力支持。

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编造儿歌的方式,让古题变身成为一个新的探究点,使之成为乐学的情境。

“养殖场里真热闹,鸡兔同笼喔喔叫,数数头儿有8个,数数腿儿26条,试问鸡兔各几何?”将复杂的、生硬的古题,以儿歌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问题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一种熟悉的感触。这样的改编,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增探究的活性,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热情滂湃,活力四射。

从上述教学实践能够看出,教师要善于解读学生,精准把脉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采取最为灵活的策略让教学内容变变身,从而给学生最自然的感触,也让知识学习有那股更为熟悉的味道,让他们的学习更有信心,也更有劲头。

三、运用列举策略,逐个更精细

数学模型化,是小学生研究问题集约化的典型标志,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根本表现。为此,在鸡兔同笼问题的研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引领,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建构相应的思维模型、解决问题模型等,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2]。在鸡兔同笼问题解决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运用列举策略去分析、比较等方面的指导,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建构列举策略的模型,促进孩子们数学学习的顺利开展,也使得创新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1. 完成填表,促进思考

教学中,教师应紧扣儿歌内容,指导学生多读、多分析,使问题的信息一目了然且基本烂熟于心。

此时,教师就得引导学生深究信息,找到隐藏的信息:1只鸡有2条腿,1只兔子是4条腿。这个隐藏的信息,看似不起眼,但它在调整鸡兔个数的过程中却是最为关键的条件。

紧接着,指导学生抓牢8个头去思考,联想8 的组成,从而知道表格中鸡的数量的可能性有9种,分别是0、1、2……7、8,并给鸡配上合适数量的脚,从而找到最科学的答案,使得问题在列举中顺利突破。

当然,这个看似简单的举例子活动,却隐藏着很多数学奥秘。比如鸡兔列表中的分布规律要从0开始,到8结束,一个不漏,一个也不重复。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加速学习感悟的进程,还能促进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发展。

2. 探讨交流,丰富思考

自主学习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根本,但合作学习更是学习的制胜法宝。它能拓展学习的视野,使学习实现互惠互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主学习的开展,更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交流中实现成果共享,也促进思想碰撞,从而让孩子们的感悟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学习建构更有效。

如,在上述列举学习后,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有的学生是从鸡的数量为0开始的,有的学生则是从兔子的数量为0开始的。不同的声音,会让学生的學习视角得到拓展,让他们真正做到一个不遗漏,一个不重复地列举,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智慧,也更有魅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科学地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稳健有序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华敏芳.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 数学教学通讯,2018(01):60-61.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数学思想数学思维
从鸡兔同笼谈起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