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2020-04-17田辅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4期
关键词:盲点

田辅帅

[摘 要] 学校安全教育事关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应该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常常重视抓“明处”安全,而忽视冰山下的“盲点”安全,从而使安全隐患不断发生。这个“盲点”处,往往就是“乐极生悲”处。所以,学校安全教育应该从“盲点”处抓起,谨防乐极生悲。

[关键词] 乐极生悲;自伤式;他伤式;群伤式

“乐极生悲”,是指高兴到了极点时,会发生使人悲伤的事。这“使人悲伤的事”在很大成分上包含着“安全上的事”,安全上的事便是安全事故了。“乐极”之处,正是放松警惕之处;“乐极”之时,正是事故易发之时。此时此处,却又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和隐蔽性,因而,它是安全上的一处“盲点”,不能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成为一个管理上的“漏洞”。学校的安全“盲点”之处,也往往是“乐极生悲”之处。学校安全工作的精细化就在于,既要从“明点”之处抓起,又要从“盲点”之处发力,从方方面面筑牢安全教育的篱笆墙,谨防“乐极生悲”的安全事故发生。

一、抓安全“盲点”,防自伤式的“乐极生悲”

小武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长得身条颀长,结实健壮。他虽然学习成绩算不上优秀,但体育运动却是他的强项。他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无论是田赛还是竞赛都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学校体育运动会是他展现自我风采的好时机,他竭尽全力、奋力冲刺,每次都能包揽好几个“金奖”,被同学称为校园赛场上的一匹“黑马”。这年春天,小武很荣幸地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级学校运动会,这是全市小学生运动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小武初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盛会,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参赛前,学校教师对他寄予很高厚望,鼓励他努力拼搏拿出好的成绩,并强调了比赛过程中的诸多安全问题。

确实,小武没有辜负学校教师的期望,赛场上的他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最后冲刺的时刻反超两名对手,夺得了800米赛跑冠军。极度兴奋的他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恨不得一下子扑进领队教师的怀抱,让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只见他急不可待地从领奖台的侧面,一个箭步跳下来……然后就猛然蹲下了,捂住脚痛苦地皱着脸——他的脚踝粉碎性骨折。这场意外事故发生以后,小武非常痛心,伤了身体不说,还耽误了其他项目的比赛,让自己的愿望落了空。

这是一个突发性的自伤式的“乐极生悲”事件。我们经常提到“自残”,“自残”是在自卑情绪的指使下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它是一项有意识的行为活动;而这种自伤式的“乐极生悲”却不同,它是在情绪脑的支配下,形成的无意识的行为活动(一时冲动,根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那么,平时性格温和的小武为什么突然如此冲动呢?这就是说,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角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即:心理摆效应——人心也会像钟摆一样。人的心理往往存在起伏现象,犹如大海的波涛,潮起潮落,而这种变化总是在心理的两极来回摆动,从而产生心理摆效应。这种心理摆效应的产生与环境、角色反差较大有关系,环境与角色反差较大的人,心理摆效应更易产生,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小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又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环境和角色的反差对他刺激很大,情绪脑立刻代替了理智脑,一时得意忘形,酿成了祸端。

错误具有冲击性,可以引领我们想出更多细节上的事情。其实,别说是这么大的比赛,就是再小的一项活动,教师也不会少讲安全事项,但是往往是讲“明点”的安全,对那些处于冰山下的“盲点”却忽略了。如,我们只会重视在路途上的安全、在比赛中的安全,而对学生因获胜或者失败后,因情绪的变化而生发的安全隐患却关注太少,甚至完全忽视,就很容易“乐极生悲”或者“悲极生悲”,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因此,我们要引以为戒,在学生可能因情绪的变化而引起安全隐患的场合下,教师很有必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让学生在快乐和兴奋的时空中,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隔绝一些刺激源,把注意力转入到一些平和自己心境的事情当中,以避免因心理的极度摇摆而产生的恶劣后果。

二、抓安全“盲点”,防他伤式的“乐极生悲”

小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天生聪慧,温文尔雅。他平时喜欢读书习作,写出的作文主题鲜明,生动有趣,经常被教师当成范文来朗读,是同学公认的校园“小作家”。中心校组织了一次作文选拔赛,小金自然成了首选参赛手。比赛利用现场作文、当场打分的形式进行。小金天赋聪敏,词彩丰富,自然是立意新颖,妙笔生花,以绝对的优势,毫无悬念地获得头奖。当他兴高采烈回到学校的时候,正好是大课间,班上的几个要好的同学立刻围上来问他参赛情况,在得知他获得了头奖之后,大家群情激昂,血脉偾张,情绪失控的三个同学运用传统的方式,拦腰将他抱起举到了高处,以示祝贺。谁知,一下失手,擎向高处的小金自个儿落到了地上,悲剧刹那間发生——腰部摔伤、头部磕伤……

这是一个突发性的他伤式的“乐极生悲”事件。我们经常提到“他杀”,“他杀”是一种有预谋的伤害他人生命的行为,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犯罪活动,而这种他伤式的“乐极生悲”却不同,它是在其他人的情绪脑支配下,形成的无意识的行为活动(他们在意愿上并没有伤害小金的动机)。那么,一个人的情结发生变化,周围人为何也跟着变化呢?这就牵扯到一个情绪感染问题。我们经常说,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忧伤着别人的忧伤,意思就是如此。心理学认为,人的感觉器官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兴高采烈的小金载誉归来,无疑成了一个刺激源,引起大家的神经冲动,使内心的电能顿时释放,从而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导致悲剧的产生。

有句话说得好:“自知是自善的第一步”。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找出问题的根源。上述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忽视安全“盲点”的教育上。学生表现突出,取得了成绩,别人替他们高兴以示祝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情绪宣泄的合理性,切勿运用过激行为。一切行为和举措都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超出了安全底线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深度思考,从细处考量,从盲点抓起,无论是平素还是重大活动,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既不要因自己过度兴奋而自伤,又不要因替他人快乐而弄巧成拙,造成他伤,导致乐极生悲事件发生。

三、抓安全“盲点”,防群伤式的“乐极生悲”

近年来,学校群伤式的踩踏事件时有发生,事故之多、伤亡之大,让人触目惊心。动辄数人、数十人受轻伤或重伤,动辄数人、数十人丧失宝贵的生命。比起自伤、他伤事件危害性更大,牵扯面更广。因此,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群伤事件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受心理因素影响,乐极生悲式的群伤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某校校庆活动,在举行完节目演出后的散花、撒糖环节中,造成哄抢混乱局面,导致踩踏事故发生;某校举行篮球比赛活动,散场出校门时,因学校指挥不力,致使部分兴奋学生因拥挤引起混乱,造成踩踏事件发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造成群伤式的“乐极生悲”事件,其实也纯属个发式的偶然,没有预谋,联合性也较小,都是因为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的心理冲动,或闹腾或拥挤或滞留等现象所造成。星星之火,引爆全局,这是诱发群伤式“乐极生悲”事件的显著特点。

相对于其他安全教育来说,群伤式踩踏安全隐患也属于“盲点”问题,是平时安全教育的一个“短板”问题。很多学校在安全演练中只是针对防震、防火等内容,而很少涉及防踩踏教育和演练活动。其实,踩踏灾害比地震、水火灾害发生的概率更大,加強教育的必要性更大,意义更深远。校园安全重于泰山,全民参与就多一份保障,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全体师生的安全,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学校要多从这方面立“课题”,做好群伤式的预防“文章”,做好群伤式的自救“文章”,真正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乐园。

防校园踩踏演练,要做好安全逃生技能和具体逃生要求的讲解,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演练,熟练掌握双手交叉抱头屈膝侧卧、左手握右手、手腕撑于胸前等自救姿势,教学生在拥挤、紧急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脏器,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受到的伤害。

其实,解决的办法还是要从根源上做起。群伤式的“乐极生悲”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因为兴奋和激动,或者精神紧张而不冷静地大幅度跑动、相互拥挤而致,所以要着重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入手,教育学生要有集体意识、安全意识,集体场合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多关注别人的生命安全;要稳定情绪,别激动,别恐慌,不起哄,不制造恐怖声音(如尖腔怪调,如喊“鬼来了”),不做伤害他人的举动(如故意拥挤,如使绊子,如弯腰系鞋带),防微杜渐,坚决杜绝群伤式的“乐极生悲”事故发生。

一言以蔽之,抓安全“盲点”,要找到“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他的母亲为了让他长生不老,将他浸入冥河洗礼。阿喀琉斯从此刀枪不入,只有脚踵被提在女神手里,未能浸入冥河,于是脚踵就成了这位英雄的唯一弱点。在十年战争快结束时,敌方的将领在众神的示意下,抓住了阿喀琉斯的弱点,一箭射中了他的脚踵,阿喀琉斯最终不治而亡。与“阿喀琉斯之踵”类似,任何事情或组织都有它的最薄弱之处,而问题又往往由这里产生。如果我们把这个最薄弱之处解决了,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盲点
莫被盲点遮望眼
眼见为虚
清除浪费盲点
初探中学生物教学中知识“盲点”的扫除
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
微评
盲点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的“盲点”问题初探
漫画一族
床上的五大健康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