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促进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思考
2020-04-17刘艳平
●刘艳平
一、“一带一路”倡议价值及外语人才需求的主要特点
(一)“一带一路”倡议价值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图2、图3 内容所示,2018年沿线国家GDP 均处于上升状态。因此,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构想,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使其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需求,才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实行奠定坚实基础。
图1
图2
(二)外语人才需求特点
1.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促使我国同沿线国家地区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较多,所以,良好的语言交际及沟通能力是促使整个对外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因素。对外合作交流事务复杂多变,若外语人才仅掌握最基本的外语知识或语言技能,根本无法满足其工作的实际需求,难以促进我国同其他国家业务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环节中重要的人力资源,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与英语交流技能是复合型外语人才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复合型外语人才还应当能有效处理对外业务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业务主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开展我国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图3
2.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型外语人才。“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促使我国与沿线其他国家进行多个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而这种交流合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语言障碍,专业性的语言人才将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资源储备。这些外语人才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具备较高质量的专业性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必不可少。要保证外语人才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结合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促进对外业务合作的高效与稳定,因此,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型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外语人才需求的主要特点。
3.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型外语人才。“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实施与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工作相结合,促使我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因此,高素质管理人才也成为战略实施过程中需求的重要特点,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便是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型外语人才。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型外语人才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语言交流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对外业务的经营与管理,为企业长期对外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动力。
二、高职院校培养外语人才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复合型外语人才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培养的共同目标,如哈佛大学提出的“通识教育”,东京大学提出的“交叉学科教育”等方式,都是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国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上已经开始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但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外向型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实际需求。
(二)课程设置偏重理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设置更偏向于理论课程,例如英语专业常见课程为基础英语、英语语法、英美文学、英美文化概论等,涉及对外法律、对外金融、对外贸易等专业性课程设置较少,导致外语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始终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打造交叉型学科教学模式,但由于其模式应用起步较晚,大部分课程教学依旧偏重于理论内容,严重缺乏实践性与系统性,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环境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多媒体教学技术、翻转课堂、微课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也开始在高职院校内取得一定教学成效。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依旧处于“填鸭式”教学状态,尤其是在涉外法律、涉外经济、对外金融、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中,依旧对理论知识较为重视,实践性训练内容较少,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外语专业学生培养无法满足“一带一路”背景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四)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问题是高职院校在进行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进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多半毕业于师范学院,其英语专业知识能力较强,但跨学科能力及实践能力较弱,对外贸易法律、对外金融等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很难胜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
(五)实践实训条件较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建设外语实训基地,在进行外语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闭门造车状态,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处理问题环境及英语应用环境。除此之外,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而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了解较少,导致其在后续工作过程中无法合理应用所学知识,严重影响外语人才的培养。
三、国际贸易环境中高职院校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环境所需的外语人才时,高职院校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是综合素质较强的外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外语人才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使其在进行对外沟通交流工作过程中能够拥有良好的体力基础及心理基础,避免在对方业务人员强势的交流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交流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的高标准,也是该专业培养人才所重视的环节。另外,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同样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外语人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较为复杂,若外语人才的道德素质较差,极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利益诱惑下做出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错事,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外语人才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才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坚定自身立场,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坚持我国的合法权益。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国际化视野,能使外语人才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始终处于全面看待问题的高度,避免其在交流过程中被人蒙蔽,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培养外语人才过程中,除英语相关能力的培训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外语人才第二外语的培训,使其能在后续交流过程中掌握更多主动性。扎实的语言基础及复合的知识体系可使外语人才更好地站在前沿角度看待整个对外贸易交流行为,而开放的文化思维与精神品质,则可以使其更坚定的完成本身工作,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由此可知,高职院校在培养外语人才过程中,需要将复合型语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扎实的外语功底,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处理涉外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优化外语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过程中,需要其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跨学科专业基础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相关外语课程时,应当重视其科学性与优化性,不但要提高外语课程在课程中的比例还要进行通识课程的构建,使学生知识面不断扩大,为学生积累更多知识文化底蕴,便于其在后续的对外交流中,更好地展现自身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挖掘网络资源的价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课程内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通识课程的建设。作为外语教学的深化与延伸课程,通识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与内化各个领域的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等课程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课程能力,有利于促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全面发展。另外,国际贸易、新闻、营销、外交、对外经济等内容,同样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接触并掌握的学习内容。
(三)深化外语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自我深化的过程中不断内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开发网络教学实践平台,深入挖掘网络外语教学资源的价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及互动的教学活动。网络平台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使其能够合理安排自身学习时间,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及需求,利用网络协作及交互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使其独立自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强化外语实践培养
实践性是外语专业表现出的特性之一,因此,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时,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语言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使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开展实践的实训机会。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设置中解决该情境下可能出现的对外交流问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定期组织外语专业学生去企业进行培训,有利于其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外语专业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更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专业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前提,教师需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现代化、科学化的外语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养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更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除此之外,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外语视野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性,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法律、营销、心理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综合素质,更好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外语教学需求。除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竞争及奖惩机制,在开放式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背景下重视优秀教师资源的引入。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建设属于校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外语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六)引进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应用,积极与政府或企业进行合作,使外语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合作协同的育人机制正处于新的探索与深入应用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对该机制的应用进行有效探索。例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关注社会环境对于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学校,而学校也应当根据相关数据,合理调整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案。除此之外,校内教师还应当积极深入企业,配合完成相关研究课题或企业项目,促进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为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英语教学。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倡议,是促进对外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外语专业人才成为该战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倡议资源之一,会直接对该倡议的实施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外语人才过程中,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外语课程设置,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强化外语实践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高职外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效率,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输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人才,为我国战略部署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