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企 业 家 成 长 困 境 及 破 解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2020-04-18朱余斌
●朱余斌
作为一个日趋壮大且特殊的群体,青年企业家的成长关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整体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青年企业家的特质
青年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富有朝气和创新意识,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创业富民的生力军。调查结果显示,跟老一代企业家相比,青年企业家群体表现出鲜明的特质。
(一)学历层次高
调查显示,从学历层次来看,超过九成南通市青年企业家接受过高等教育。从具体学历结构看,96.7%的青年企业家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5.3%,硕士和博士占29.2%(见表1)。
表1
(二)成长背景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水平和对国际化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南通市青年企业家中具有海外教育或工作生活背景的比例超过1/4。调查表明,南通市青年企业家中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生活经历的比例较高,从一个侧面凸显出他们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奠定了国际竞争所必需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还有为数不少的青年企业家所属企业已经进入海外市场,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竞争经验。
(三)创新意识强烈
在“作为企业家,您对自己的创新意识如何评价?”这一问题调查上,选择“非常强”、“比较强”、“一般”和“比较弱”的青年企业家占调查对象的有效百分比分别为21.1%、56.9%、21.1%和0.8%,“非常强”和“比较强”的累计有效百分比为78.0%(见表2)。调查表明,大多数(占比为78.0%)青年企业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表2
二、青年企业家成长困境审视
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既是他们自身的诉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召唤。但受制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年企业家成长面临重重困境。
(一)自身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调研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南通市青年企业家群体自身素质能力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社会责任感有待提升;能力存在短板,缺乏有效提升途径;依赖父辈关系,缺乏人脉、市场开拓能力;安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自我意识较强,环境融入能力不够;凝聚力缺失,抱团合作发展意识与能力还需增强。
(二)外部成长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青年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南通市致力于营造青年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相对于青年企业家成长要求和期待而言,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在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扶持服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政策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对青年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新动力”计划的对策思考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南通市青年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应以培育和建设一支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青年企业家队伍为目标,加大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实现新突破,建立新优势,培养新动力。
(一)搭建培训平台,提升青年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
1.坚持请进来讲,加强青年企业家培训平台建设。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打造高效的青年企业家培训平台。通过组织举办经济形势研判讲座、助推转型升级报告会、企业家防范法律风险论坛等特色活动,指导和帮助青年企业家解决创业、融资、法律、人才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青年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
2.组织青年企业家“走出去”,对标先进促发展。根据实际需求,定期组织青年企业家外出学习,学习国内外同行尤其是世界500 强企业在企业管理、人才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对标找差、开展合作、开拓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成立“新动力”导师团,开展追赶超越传帮带。导师团由老一代企业家、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组成,定期组织导师团成员走进企业“问诊把脉”,举办小型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帮助青年企业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方式,加强“一代”和“二代”之间思想理念和实践管理的代际沟通,帮助青年企业家不断提升能力与责任担当,实现精神传承。
(二)完善组织和激励机制,鼓励青年企业家创先争优
1.成立“新动力”行业联盟。以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等为标准,将入库青年企业家分成若干小组,建立常态化小组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互学互访、论坛沙龙、对外考察、项目洽谈、资本峰会等活动,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加强行业协助、抱团发展。
2.设立青年企业家“新动力奖”。从创新性、成长性、前瞻性等维度,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青年企业家授予“新动力奖”。通过选树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和示范性的青年企业家先进典型,突出青年企业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充分展示青年企业家精神风貌,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扶持青年企业家创业发展
1.促进“伙伴+”团队建设。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青年企业家(培育对象)所在企业加大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引进培养力度,依托党委政府各类人才平台推动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向培育对象所在企业集聚,促进以培育对象为核心的高层团队建设。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引导和帮助培育对象所在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2.发起成立“新动力”伙伴基金。发起成立公益基金,引导青年企业家对青年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通过资金支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扶持全社会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实现共创、共享、共成长。
3.促进“金融+”资本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集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发专项金融产品,为培育对象所在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对接资本市场,支持培育对象所在企业通过规范改制上市进行直接融资。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在同等条件下对培育对象所在企业优先给予投资支持。
(四)创新党建平台,加强党对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
1.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上下沟通的“红色桥梁”,也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治动力”。有条件的商会企业要建立健全党、团、工会组织,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科研、投资的健康发展。地方各级党委要把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在拓展商协会组织,完善商协会网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商协会党建工作,通过商协会党委推进会员企业建立党组织。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2.运用党建平台引领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青年企业家参加各种党建活动及培训,组织青年企业家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等红色院校参加学习,使他们了解党史、明白党情、支持党建。运用党建平台引领青年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增强青年企业家的政治方向感和历史使命,引导非党员青年企业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强化对党员青年企业家日常教育管理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其作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投身希望工程、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公益活动,增强青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当代青年企业家社会公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