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与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0-04-17卢学珍
卢学珍
(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妇产科,新疆 伊犁 833200)
孕妇围生期,胎膜早破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孕妇在临床前自然破裂胎膜,增高羊膜压力、宫颈内口松弛、感染以及骨盆入口与胎儿先露较差的衔接是出现胎膜破裂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发新生儿窒息。本课题针对胎膜早破后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与残余羊水量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实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0例胎膜早破孕妇病例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实验指数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例,甲组羊水正常,羊水指数为8~25厘米,最高年龄35岁,最低年龄22岁,30.12岁为平均年龄值;乙组羊水偏少,羊水指数为5~8厘米,最高年龄36岁,最低年龄23岁,29.24岁为平均年龄值;丙组羊水极少,羊水指数小于5厘米,最高年龄36岁,最低年龄22岁,29.17岁为平均年龄值,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胎膜早破后,均需运用B超对子宫内残余羊水量进行检测,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孕妇保持良好的卧床休息,并且对孕妇胎动情况与羊水性状进行密切观察,检测胎心。若足月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应在破膜的12小时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若破膜24小时后,没有在孕妇临产时进行缩宫素引产,应按照科学手段,选择良好的分娩方式,在未足月孕妇出现胎膜早破时,应给予抗生素,并采用宫缩抑制药物对宫缩情况进行抑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孕妇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
1.4 统计学方法
测评实验数据主要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孕妇分娩方式用百分比表示,用x2进行检验,对比组间数据,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比较三组孕妇分娩方式,甲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阴道助产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剖宫产率低于乙组,高于丙组,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三组孕妇分娩方式[n(%)]
3 讨 论
羊水主要作用于保护胎儿与抑制细菌生长,能够防止胎儿受到内外部挤压与机械性损伤,胎膜早破后,很容易使阴道内受到细菌感染,增加孕妇宫内发生感染的概率与围产儿发病率。因此,对胎膜早破后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与残余羊水量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临床防护工作,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示,比较乙组、丙组,甲组自然分娩率更加显著,阴道助产率更低,剖宫产率低于乙组,高于丙组,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少量的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会增加发生剖宫产的概率,羊水生成的主要机制是胎尿,羊水吸收的主要机制是胎儿吞咽,胎膜早破后会持续丢失羊水量,不断减少羊水量,在减少量大于生产量时,会出现过少的羊水量,减少羊水缓冲作用,子宫压力对胎儿起到了直接作用,会增加斜颈、手足畸形的风险。与此同时,减少羊水量,子宫壁包裹胎体,会增加发生胎儿粘连的风险,对宫缩节律性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少量的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会使孕妇出现宫内感染情况,发生新生儿窒息风险,应对孕妇羊水进行密切监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给予有效措施进行分娩,确保母婴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