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的三个维度

2020-04-16曾晓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曾晓冰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模式已进入升级版,提问的有效性日益成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对提问有效性的评价难以用量化的标准呈现。对“研学后教”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从学科核心素养维度、预设与生成维度、问题序列维度进行。

关键词:提问有效性;评价维度;核心素养;预设与生成

“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研学后教”模式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高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育内涵,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推广性的教学模式。随着“研学后教”的不断深入,提问的有效性日益成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研学后教”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

一、学科核心素养维度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具体阐释为四大方面: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研学后教”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评价维度,更能体现语文的学科个性和教育内涵。

(一)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语言文字的一朵奇葩,是语文学科的最大个性。教师的提问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在提问时,只有追求用词准确、简洁通俗,追求句式的变化和工整,体现语气语调的变化,教师的提问语言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样本。学生提问的过程(不管是主动提问还是被提问)同样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的过程,并且语言构建非常频繁活跃,语言运用极其灵活生动。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初中生(11—15岁)正是出于形式运算阶段,其重要的特征是能对事件提出假设并进行解释。“研学后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学后教”的课堂提问正是鼓励学生根据文本提出问题并进行解释,或者围绕教师预设的研学问题进行追问,构建合理的问题框架并寻找答案。“研学后教”模式追求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解放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提升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语文课堂中,对文章的涵泳就是一次审美的享受。而无序、零碎的问题,往往成了语文课堂美感的杀手。因此,“研学后教”的提问要求数量精要、切口精准、表述达意、形式活泼,这就是师生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促使师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初中生与民族根脉的连接纽带。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初中生,如何点燃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深厚民族文化根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研学后教”模式下,如果能在提问中有效突破这个方面,就能让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走向深层,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振奋人心。

二、预设与生成维度

教师对研学问题的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辩证关系,如何从预设与生成维度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阐述。

提问必须指向教学目标。问题是通往教学目标的台阶,学生登上台阶就是登上通往教学目标的道路。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源于课程标准,深耕教材文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如果提问偏离了以上要求,那就是低效、无效。

提问必须精要。研学问题必须“精要”,只有精要的研学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刺激学生思维,才能体现语文学习的系统和逻辑,让提问展现出严谨的层次美。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潜心钻研文本,反复推敲,精心打磨,“观文势”“问文脉”,深入浅出,才能找到隐含在文本中的高质量研学问题。

提问有效带动知识的生成。研学问题应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探究研学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包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盲点。高质量的研学问题必须能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能照亮学生的思维盲点。

问题探究能促进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对研学问题的预设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鲁纳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教师只有在对学情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设置不同层次的研学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生成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深入的课堂对话,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问题序列维度

在探究研学问题的过程中,会衍生子问题,从而形成问题序列。

(一)问题树

研学问题是主干,子问题是树枝。比如朱自清的《春》一课,研学问题设置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春?要解决这个主干,学生必须解决衍生的树枝,包括:怎样的春草图?怎样的春花图?怎样的春风图?怎样的春雨图?这样,在研学问题这个主干上,长出很多子问题树枝,构成一颗问题树。问题树的生长就是课堂的生长,使提问走向严谨高效。

(二)问题梯

研学问题是“阶梯”的关键一级,上下衍生出子问题。比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研学问题是:文章的7—9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联系全文谈你对闻一多的“说”和“做”的理解。7—9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是快速把握全文关键一级阶梯。学生可以容易找出1—7段是谈作为“学者”方面,8—19段是谈作为“革命家”方面。由此向下衍生出问题阶梯,包括: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如何“说”如何“做”的?文章写了哪些事情?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如何“说”如何“做”的?文章写了哪些事情?向上衍生出的问题阶梯,包括:如何理解结尾句“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样,抓住文章的问题梯,提问就会显出逻辑层次,更有效率。

(三)问题群

研学问题是核心,发散出若干逻辑关系不够严谨的子问题。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研学问题是:这篇课文中有那几个关键词既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又能表现人物特点?由此发散出来问题群,包括:故事情节是怎样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有哪些?人物做了哪些事?哪些词才最能推动情节发展?哪些句子能体现人物特点?……问题群就像研学问题发散出来的太阳光,照向文章探究,其结果又指向研学问题这个“太阳”本身,颇有“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之意。这样的问题群,能使课堂提问有效、深刻。

(四)问题网

研学问题不仅包含师对生提出的问题,也包含生对生、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组成了问题网。在对研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学生对文本的追問能不断挖掘文本的价值。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充分的预估,对学生的思考结晶要给予尊重,并通过追问、转问和澄清,将学生的思维指向文本的核心。问题网能突破重难点,提挈知识点,指向文本价值,唤醒课堂生命力,就是有效的提问。

四、结语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土壤,就能在课堂绽放出本色本味的语文绚丽之花,让学生在学科素养的熏陶下成长。以预设与生成为平台,就能释放师生思维的活力,让提问成为思维碰撞的火种。以问题序列为纲要,就能把握提问的动态生成,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加灵动、更具魅力。我们相信,要牢牢抓住提问这条课堂的生命线,必定能耕耘出“研学后教”初中语文课堂更加广阔芬芳的教育沃野。

参考文献:

[1]张坤炽.语文“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2]高美红.“研学后教”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

[3]卢婵梅.“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的探究[J].英语广场,2016(05).

[4]梁志祥.“研学后教”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3(0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