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4-16丘小平刘春妮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丘小平 刘春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启发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体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钻研教材,梳理出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精心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元素融入教学;活力课堂,民主宽松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挖掘素材,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总结反思,提炼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案例;教学延伸,探求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社会由于受“重理工轻人文、重视经验事物,忽视精神价值”的影响,在生活中很多人只是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忽視心理的健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启发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体悟,以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调整自己,用阳光心态面对一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钻研教材,梳理出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课题小组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找出现有教材中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进行分类汇总,确定部分内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篇目。这样就能够初步梳理、挖掘出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通过研究教材,教师在深入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在单元或章节备课目标中寻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继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利用组内听课、校内示范等形式,让每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感性认识,让教师形成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然后,由点到面,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寻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二)精心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元素融入教学

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极强的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文质兼美、凝聚着人类美好感情的文化精品。文章的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上,依据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元素融入教学,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教学活动时,在认知层面,帮助学生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在情意层面,引导学生觉察身边人、事、物,产生关怀与同理心之良性互动态度;在技能层面,协助学生实际体验生活,强化思考与创造力,建立自信并实践自我期望。让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扎根。

(三)活力课堂,民主宽松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建立学生正确的态度与奠定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最适当的时机。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师生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氛围。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使课堂贴近生活,充满活力。通过沟通,传达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念和态度,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觉察与思考,开启对生命智慧、生命关怀与生命实践的学习之路,培养学生追求身心合一的情操,活出健康的生命价值。

(四)挖掘素材,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语文课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有成就的人物。这些人物通过教师情真意切的描述,无一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如,“刘伯承有钢铁般的意志,不用麻醉接受做眼科手术”;“阿凡提善良、热心助人,帮助穷人战胜饭店老板巴依”;“鲁迅珍惜时间,一生用有限的时间创作大量著作”;“瓦特童年观察会动的壶盖,后来发明蒸汽机”;“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不怕被挨打,不懂就向先生提问”;“徐霞客长期进行艰苦的野外考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退缩”。教师可用这些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要像他们那样,具有积极进取的心理,不怕困难、有吃苦精神、性格坚毅,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五)总结反思,提炼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总结与反思。教师每上完一堂实践课,要自觉进行反思和合作交流,并撰写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身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要设计,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将实践的案例,修改、整理后将汇编成册。教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创造课堂,选择好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教师要配合时代潮流趋势,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开发精辟实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案例。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六)教学延伸,探求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语文教材内容稍作拓展,便能显示心理健康教育的亮点。如: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与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由此陶冶学生心灵。如《慈母情深》一文就是一篇十分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例,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深沉的母爱与作者对生命的一种重新理解与诠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编排小品、短剧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增强对人物的理解,达到热爱生活、充满爱心、敬爱母亲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的原则

(一)遵循适时性原则

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泄,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必须适时适度。要在教学中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如,在讲《丁香结》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这句话时,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这句话并就此展开讨论。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逐渐懂得: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

(二)遵循适度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要致力于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顺乎学生自然成长的需求,让“自然与快乐”成为课堂不竭的生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好“度”,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心理学教学。所以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实际的切合“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总之,对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急需补的一课。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努力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探讨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蒋红奕.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21(01).

[2]徐之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栾晨.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心理月刊,2019(02).

[*本文系梅州市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课题批准号:MZ1002-MJQ30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