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2020-04-16刘育孚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能力极为重要,只有在语言上集准确、条理、科学及艺术等特性为一体,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相关语言技巧,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运用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言艺术
在社会生活中,语言是最为普遍的交际和表达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些具备较高学术水平、教案写得很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效果却不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表现欠佳,不能做到以言表意。而有些教师讲课则能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给人带来一种艺术上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知识、道德涵养,还应具备恰如其分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特征
(一)富有美感的描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情感内涵,在语言运用上要讲求生动形象、具体直观。也就是说,将深奥的事情和理论变得通俗化,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讲述得绘声绘色,通过富有美感的描述,引导学生置身在优美的语言环境当中,从而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的美感体现在叙述上的声调、语速以及节奏上,也就是在语言上有层次感、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应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此外,语言的美感更体现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采用适当的句式、生动的词汇将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善于将无声的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绘成充满美感的画面。这样不仅烘托了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富有美感的语言,往往可以成为教学的点睛之笔。
(二)耐人寻味的启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进行积极引导,而并非生硬地牵着走。对学生给予严格的要求,而不施加过分的压力。指明正确的学习途径,而不替代他们得出结论。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否则不管多么丰富的教学内容,都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教师只有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层面,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另外,对于教学语言而言,一个词能够代表不同的对象关系,同一对象关系又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在同一词的同一对象关系中,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还联系着不同的概括系统,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在知识经验背景上存在诸多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同样的词语、句子在理解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语言的要求
(一)提高语言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较强感染力的朗读或解说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堂气氛活跃的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给学生传授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夸张,那会使学生感觉到做作。
(二)精炼语言,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是极为重要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地少讲精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三)利用艺术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希望能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与教师毫无压力地进行聊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询问式的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而非命令与服从、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教师必须用具有亲切感的语言,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具有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语言艺术,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升教学吸引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治国.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激活语文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09).
[2]徐敏,李如密.教学语言的特点、功能及策略的符号学审视[J].教育学术月刊,2016(08).
(作者简介:刘育孚,女,硕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