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信念浇灌的苏维埃血脉
——长汀毛铭新印刷所交通站

2020-04-15郭添阳

红土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交通站白区交通线

郭添阳 文/图

长汀毛铭新印刷所不仅开创了闽西近代印刷业的先河,成为中央苏区四大印刷厂之一,被毛泽东誉为“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而且是融红色印刷、红色交通和安全保卫于一体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不可多得的重要交通站,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作为中共长汀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络点

● 长汀毛铭新印刷所旧址.

1921 年长汀贫民毛鹤书、毛焕章父子创办了毛铭新印务局(1923 年改为“毛铭新印刷所”),开创了闽西近代印刷业的先河。毛焕章、毛钟鸣、毛如山、毛旭初等兄弟在从事印刷工作中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先后参加了革命活动。1926 年 10月,毛钟鸣和张赤男等热血青年在长汀参加北伐军。抵达武汉后,毛钟鸣在国民党中央联席会议秘书长吴玉章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奉命回到长汀毛铭新印刷所隐蔽。1927年9 月,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途经长汀,起义军领导人吴玉章亲自前往印刷所参观指导,嘱咐毛钟鸣:“印刷所对革命很重要……你们要想方设法把印刷所办下去,以应将来革命的需要!”毛钟鸣遵照指示,率印刷所全体员工尽最大努力服务革命。起义军前委帮助成立长汀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长汀支部,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大都在教育界谋事,与印刷行业来往密切,常在毛铭新印刷所聚会联络,从事地下活动。毛钟鸣、毛如山、毛旭初及印刷所部分工人成为长汀早期的共产党员,毛铭新印刷所成为中共长汀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1929 年3 月,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汀州城。毛泽东得悉毛钟鸣担任中共长汀城区区委书记并将印刷所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后,指示其专门负责为红军印刷文件和宣传品的工作。毛钟鸣奉命抓紧生产,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革命。同年11 月,红四军再次进驻汀州城,毛如山等印刷所部分党员公开身份参加革命工作。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对毛钟鸣说,我们的革命宣传好比是发向敌人的精神炮弹,印刷所好比是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这个印刷所是革命活动的一个据点,我们不可随便丢失,要想法掩护它。中共长汀地方党组织随即采取“适当措施”(由苏维埃政府查封后拆走小部分印刷机的形式),消除嫌疑,转移视线,为印刷所涂上“保护色”,使其继续为革命服务。

● 毛铭新印刷所的石印机(长汀县博物馆展品)

1931 年11 月,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钟鸣奉命协助创办中央财政部(国家银行)印刷厂、中央政府印刷厂和中革军委印刷厂,它们与毛铭新印刷所并称中央苏区四大印刷厂。1933 年冬,毛家集体决定把印刷所的全部设备捐献给团中央,改名为“青年实话印刷厂”,红军长征前夕,并入“中央政府印刷厂”,继续为革命事业服务。

毛铭新印刷所地处汀州城中心地带,毗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驻地和明清古街闹市区,距此200 余米就有3 座码头,这里百业并存,商业发达,客商往来众多,水运交通繁华,店铺客栈民居密集。重要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合法“保护色”特殊环境、牢固的群众基础等优越条件将中央红色交通线长汀城区交通站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毛铭新印刷所“肩上”。

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长汀城区交通站

随着苏区反“围剿”斗争形势的发展,长汀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和经济中心,对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支援革命,改善人民生活,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被誉为“中央苏区后勤保障祖地老家”,福建苏区首府长汀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

1931 年12 月底,周恩来从上海出发取道汕头,经中央红色交通线途经长汀时,召集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领导罗明、李明光、李沛群和中共长汀城区地下支部负责人毛钟鸣等人开会,指出,“宁可放弃苏区一个县,也要办好交通线,粉碎敌人的‘围剿’和封锁”,并要求省委迅速设立闽西交通大站,同时叮嘱毛钟鸣要充分发挥地下支部的特殊作用。

1932 年春,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依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审时度势,亲临长汀,在长汀毛铭新印刷所组建国家政治保卫局白区工作部秘密工作办事处。在党的领导下,白区工作部部长张然和、长汀城区地下支部负责人毛钟鸣勇挑重担,挑选政治立场坚定、斗争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建立苏区工作网,防范和打击潜入苏区的敌探奸细;建立白区侦察网,侦探敌人组织情况,刺探敌人进攻的阴谋策略;获取反革命计划、军用地图和机密文件等军事情报。为更好开展秘密工作,他们还在闽粤赣边界区域、重要码头、复杂场所设立众多秘密据点,对外则以饭店、客栈、杂货店等为掩护,随时侦察敌情,打击特务和叛徒的破坏活动,有力配合工农红军武装斗争。

在开展锄奸保卫工作的同时,他们还承担沟通上海党中央和苏区的信息往来、护送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和电讯科技文艺工作者往返、从白区向苏区输送经费和军用民用物资的重任。在长汀毛铭新印刷所秘密站点,内有毛钟鸣、毛旭初、范为民等中坚力量,外有地下党员梁咸德等以小商贩、搬运挑夫身份,赖石春等以船艄工职业作为掩护。李英在白区上杭城区的裁缝店、兰奎光在汀江边、范为民在上杭“同文衡记印务局”、刘炳镛在邮政系统等,设立秘密联络点。他们利用汀江航运的便利条件,搜集、传递苏区和敌占区情报。

为便于工作和因保密需要,地下交通员们持有国家政治保卫局白区工作部配发的秘密通行证。他们传递情报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将情报藏在出售的猪肠里,有的藏在挑货箩筐的夹层中,有的将用米汤碘酒作书写液密写的情报夹在书报中,有的通过贴邮票、盖邮戳的不同位置传递不同的情报信息,做到巧妙、安全、不留痕迹。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交通员赖石春将其冒险保存的一份证明交给长汀县工委书记饶良新,饶良新在向上级的报告中写道:“现本支赖石春同志尚存有国家政治保卫局邓发暨张然和同志所发给身份证明一件,此项证件当交给梁国斌同志转呈中央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毛铭新印刷所交通站是党领导的绝密站,汀州城区众多交通站点彼此分工不同,很少互相联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巩固的革命基础,毛铭新印刷所交通站更是一个重要的枢纽,担负护送高级干部进出苏区途经长汀和运送军民急需物资等特殊任务。

该交通站接送过很多往返苏区的党政军领导和交通人员,其中就有“苏联人”(其实为军事顾问李德)。1931 年底,国家政治保卫局将护送两位前往中央苏区开会的苏联代表返回上海的重任交给地下支部,毛钟鸣、邓仕诚、赖石春、李英等缜密部署,巧妙化装,夜行昼宿,翻山越岭,水陆交通并用,前后接应,机智躲开敌人盘查,安全护送两位代表离开苏区返回上海。预备党员谢步云兄弟备好油墨、蜡纸、钢板等印刷物品在白区落脚时,被人告密不幸被敌人逮捕。由于他们宁死不屈,结果惨遭杀害。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为保护毛铭新印刷所和以此为依托的中共长汀城区地下支部免遭敌人破坏,福建省政治保卫局局长汪金祥采用“一抓一放”策略(当众逮捕关押,并查封了毛铭新印刷所,后责令当地商会出面具结担保他出狱),巧妙地再次为毛钟鸣涂上一层“保护色”,掩护他的身份,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主力红军长征后,在中共闽西南特委、厦门大学党组织等领导下,中共长汀城区地下支部继续以印刷所为据点,翻印红军留下的布告传单,传递党的声音,持续发挥“制造精神炮弹兵工厂”的作用,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做到“二十年红旗不倒”。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央苏区对外联络的“苏维埃血脉”,担负着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络、苏区紧缺物资进出、护送干部人才进出中央苏区等重要使命,被毛泽东赞誉为“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毛铭新印刷所交通站和交通线上的众多站点一道,不辱使命,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长汀毛铭新印刷所的发展变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才干,见证了苏区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坦荡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它就像汀江岸边的一座秘密桥头堡,矗立在闽粤赣边的山水间,为党和政府文化宣传、红色交通、安全保卫事业注入绵延不绝的活力,散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猜你喜欢

交通站白区交通线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书法
蓬勃开展的白区群众斗争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汉中密约”与川陕红色交通线的建立
活跃在运河线上的林集交通站
黄崎船民交通站红军早期的海上交通线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
陈云与中央白区工作部①
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