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理想信念的高地
2020-11-30傅岩
傅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此后几乎在所有讲到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都要讲到共产党的信仰,讲到共产党人的理想,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崇高的终极目标的孜孜以求的依赖感,是人的精神世界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渴望。对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理想信念是高高飘扬的旗帜,是顶天立地的支柱。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双重需求。一方面,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存在着基本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人类又有着精神方面的价值追求。我们常常会反问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可以说,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人有理想信念,而动物却没有。
中国共产党是以崇高理想信念立党和起家的政党,这与一切以会道门为基础或以利益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政党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国家曾经是被列强鲸吞蚕食瓜分豆剖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能从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赢得世界尊重?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大群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带领亿万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回望八十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所以能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围追堵截,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就是因为红军将士虽然衣衫褴褛、食不裹腹,但从不缺失精神上的“钙”,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的坚定信念硬似钢。红军在长征路上经历了数不胜数的艰难险阻,但他们以超凡毅力和精神把这些艰难险阻通通踩在脚下。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血洒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唱响了流传千古、慷慨悲壮的理想信念之歌。
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并发展到行为上不可遏止地表现出来的自觉意愿。所以它不是说在嘴上的,而是用行动来践行的。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践行理想信念是要舍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方志敏就是这样的共产党人,他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面对威逼利诱,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严辞拒绝国民党的劝降,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十几万字的文稿,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今天,“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没有了金戈铁马,告别了战火纷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身处安全、稳定的公共空间里,那些在革命年代壮怀激烈的理想信念渐渐淡化了。我们常常抱怨世风日下,慨叹许多人只关注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不去追求崇高和壮丽,而沦为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的实用主义者或庸俗的消费主义者,说到底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
现在国家发展迅速,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要沉醉于已有成绩,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发展滞后,许多人还处在贫困状态,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要筑牢理想信念的高地,守住精神的净土,夯实时代的信仰基石,塑造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初心不改,理想不灭,信念不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去,踏着先烈的足迹,推动着历史车轮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