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持证上岗』大势所趋
2020-11-30童其君
童其君
长汀县涂坊镇吴坑村农民丘春生的100亩百香果喜获丰收,销售收入算下来略有盈利。丘春生是长汀县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当年,丘春生夫妇放弃饭店生意返乡创业种植百香果。在农技部门的帮助下,丘春生和妻子刘桂琼从零开始走上生态农业之路,一举成功,还注册了“客家郎”生态品牌,所产的百香果由于质量好,畅销省内外。
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式,需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的职业农民,“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的代名词,而是一种职业,也需持证上岗。种田“持证上岗”目的是培养“农业新军”,集约化、高效化使用土地。
新型的职业农民怎样诠释?龙岩市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坚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强化精准培育,采取“集中授课+基地实训+外出参观”的培训模式,构建完善“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培育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为龙岩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他们既是农业生产的参与者,也是农业经营的管理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并能了解农业政策,关注市场动向。
种田“持证上岗”带来大效益。2012年以来,龙岩市颁证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938人,涉及果茶、蔬菜、食用菌、花卉、畜牧、水产等行业,带动2万多农户推广新品种30多个13万亩,推广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等80多项,推广应用新肥新药30多万亩;种田“持证上岗”鲶鱼效应有效果。龙岩市近万名新型职业农民,正引领潮流,做大做强龙岩现代农业;种田“持证上岗”工作虽然并未强制实施,但从农业发展和自身竞争力提升角度看,已成大势所趋。即便没有硬性的行政手段,消费者高质量的供给需求和要求,也将推进种田“持证上岗”工作迅速发展。因为,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志,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所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经营能力的证明,是享受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用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业贷款、农业产业支持等政策上,将一些职业农民优先纳入示范户,可享受示范户的物化补助。从以上具有“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有一定的政策奖励,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最好应该通过正规渠道经过培训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学习专业农业知识、考评获取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