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2020-04-14邓美群
邓美群
【摘要】虽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了读和写的重要『生。在教学中应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巧妙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将写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选准读写结合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学习语言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浅层面上,而是随着训练的逐步推进,也逐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
【关键字】朗读 积累 仿写 扩写 编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129-02
在《新课标》中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读写结合的要求。《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写话目标”中的要求是: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虽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了读和写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巧妙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在低年级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在朗读中积累词句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创设语境,引导学生用其写一两句话。要求是用词正确、句子完整。这是低年级读写结合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小学六年一以贯之的训练方法。一年级小朋友刚离开幼儿园,学习虽然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但是,他们对学习任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在学习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支配,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句。如我在教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一课时,利用韵文琅琅上口的特点,加上教师煽情的描述,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就在幽静的夜空中,边翩翩起舞边动情朗诵。在这样的情景下朗诵,孩子们既感受到夜空的美妙,也积累了词语:“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我还引导学生说说:弯弯的(
),如:“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月亮、弯弯的香蕉、弯弯的镰刀”;闪闪的(
),如: “闪闪的星星、闪闪的灯光、闪闪的钻石”;蓝蓝的(
),如: “蓝蓝的天、蓝蓝的大海、蓝蓝的灯光。并在朗读中积累了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又如我在教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一课时,我分别利用齐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方法,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尖尖、圆圆、弯弯”等词语,我还随机让学生说说:(
)尖尖的,如:笔尖尖、耳朵尖尖、针尖尖;(
)圆圆,如:月亮圆圆,太阳圆圆,篮球圆圆;(
)弯弯,如:月亮弯弯,小船弯弯,小路弯弯,还积累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等词句。
二、在积累中仿写句子
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最主要的方法,在模仿中学习语言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内化语言的运用方法,在模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以此来优化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模仿句子(句式)并进行迁移运用,以此来优化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且文质兼美,语言典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经典、规范的句式、段落以及篇章结构,对于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写话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读”和“写”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读”完就“写”,加深了学生学的印象,提高学生写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仿照例句说说,或者是老师先写一个例句,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在一年级上册课文《比尾巴》课后的“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中,我出示句子:“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要求学生仿说:谁的样子最可爱?(兔子的样子最可爱。)给出了例句,学生很容易就能按要求把句子填写完整。接下来让学生仿写句子,加深难度,学生也能轻易写出来了。这是遵循“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仿写句子。
三、在会说会写后扩写句子
学生会说会写完整的一句话后,可进行扩写句子的训练。通过扩写使学生明白添加的词语可以使句子表达地更清楚、更具体。一开始,让学生补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如(秋天),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接下了训练学生补充修饰性的词语,(美丽的)(秋天),(黄黄的)叶子(从树上)(慢慢地)落下来了。又例如设计如下练习: “太阳升起来了。”是一个简单句,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谁”或“什么”(太阳),后半部分是“做什么”(升起来了)。如果我们把太阳的颜色和升起时的动态写出来,成为:“一轮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句子的内容就更具体、形象了。扩句时,前半部分的中心词没有变,还是“太阳”,后半部分的中心词也没有变,还是“升起”,只是对它们进行了修饰和限制。然后让学生对比着读扩写前后的句子,加深对修饰性词语作用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写话就很会运用形容词语了。
四、编故事,丰富想像
编故事这种形式是写想象中的事物,可以是续编、改编故事,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空间。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读了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故事《拔萝卜》,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小狗还喊来了谁帮忙?后来怎么样了?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请来了小猴,有的说请来了小熊……他们团结一致,终于把大萝卜拔起来了。
低年级教材,几乎所有的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可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文练笔的机会。课堂上引导孩子把插图变成文字,提高了他们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達能力。如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我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小兔可以用那些方法把南瓜运回家?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用车子运回去,有的说请好朋友帮忙,还有的说把南瓜像车轮那样立起来,推着往家里滚,这个方法果然行的通,南瓜滚得还真快,还不用请人帮忙,我大夸小朋友们太厉害了。
总之,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将写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选准读写结合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学习语言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浅层面上,而是随着训练的逐步推进,也逐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