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先,步步先——小学语文预习策略探讨
2020-04-14霍琼
霍琼
【摘要】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可尝试通过“明好处——知方法—一懂操作——抓落实”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实现“一步先,步步先”。
【关键字】预习 好处 方法操作 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117-03
《礼记·中庸》写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准备、努力、奋斗、實践,立则是成功。“预”是“立”的前提、是“先”的体现。一步先,步步先,“立”不远矣。
“预”指预习,是按计划事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预先学习,为课堂教学提前做准备,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是多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实现“一步先,步步先”呢?我们尝试了“明好处一一知方法一一懂操作——抓落实”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明好处
预习好比养在深闺的女儿,不让她露面,没有人会发现其中的美。要让学生愿意预习,我们首先要展示它的好处——
(一)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
(二)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预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三)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
学生在预习时已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听课时就可进一步对其加深理解,这样记忆效果要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的要好。
(四)有利于发现学习的快乐。
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上课时就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对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艳羡,这种快乐是无法复制、无法比拟的。成功让学习成了一种快乐的享受。
二、知方法
教学好比“授人予渔”。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后,教师应教给他们具体方法,让其在学习中实践,掌握技巧。
(一)基础法
预习最基础做法:读——画——写。“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求学生读课文三遍,第一遍读正确,第二遍读流利,第三遍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画”,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中的“画”就是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以及优美的句子使之醒目,画出不理解词语借助工具书弄懂其意。“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预习中“写”就是拿起笔在默读时标注出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大意、课文主要内容,记下自己的疑惑。
(二)变身法
掌握预习基础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面对不同预习对象有不同的变通方法,如可把基础法变为“整体预习法”、“个体预习法”等。
1.整体预习法
如果预习对象是整本书或者整个单元,我们应把基础法调整为整体预习方案。教师可以把基础法中的“读、画、写”化为整体预习法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过关斩将(准确读词语),要求学生准确读出整本书或整单元的词语;第二步:火眼金睛(正确认读多音字),要求学生把书中、单元中的多音字画出来读懂;第三步:巧解妙用(理解并运用),要求学生画出好词好句,通过查阅资料弄明白关键词的意思,日后可应用到写作中;第四步:书声琅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要求学生找出优美段落,熟读成诵并日后可运用到描写事物中;第五步:穿针引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是快速读懂整本书或整个单元的技巧。这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读书,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并旁批大意、感想等。‘2。
我们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展示“整体预习法”的过程。这个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进行了预习设计。第一步:准确读词语,要求学生读准:闰土、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神佛等五十三个词语;第二步:正确认读多音字,要求读准:畜、正、供、行、正、佛、空、传、扎、嚼、干、重、模、担、更等多音字;第三步:理解比运用,要求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等词语;第四步:书声朗朗,要求朗读课文中喜欢的语段,如读《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18自然段、读《一面》第26自然段、读《有的人》全文,同桌交流,组内展示;第五步:穿针引线,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单元里的《日积月累》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名句,也可以提前背诵默写,标注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通过整体预习法来预习,不但发现了单元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自学能力、专注力,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2.个体预习法
如果预习对象是具体课文,我们可把基础法调整为个体预习方案。教师可以把基础法中的“读、画、写”化为低年级、中高年级不同年段的具体预习方法。
(1)低年级个体预习法
低年级预习课文时可采用“六划读书预习”方案:一划自然段,二划圈,三划需认字、四划翘舌音,五划疑难处,六划好词句。通过“六划”,低年级学生已对课文有了基本概念。[3]
在“六划”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设计预习单让学生完成,以加深预习的效果一一
3.中高年级个体预习法
中高年级预习分五步进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会用工具书弄清字词句的音形义)、收集资料(认识作者及创作背景)、梳理脉络(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从哪几方面来写)、学做批注、做读书笔记。
其中批注是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应用范围很广,很适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中运用。如何教学生有效的批注呢?主要从明白批注符合、领会批注内容着手。
(1)明白批注符号:
(2)领会批注内容
“读一一画一一写”万变而不离其中,教师只要授好渔,提醒学生好好掌握,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做好预习再也不是问题。
三、懂操作
“因材施教”理念对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不同个性,选择分层预习、分组预习、预习比赛等不同操作手段来引导他们喜欢上预习。
(一)分层预习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切忌采取整齐划一的方案,可根据优等生、中等生、潜能生三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去制定个性化预习任务,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预习中经常会有读生字新词、读课文、概况大意等内容。对优等生,教师可让其通过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所有任务;对中等生和潜能生,教师可让他们参考学习资料来完成部分任务。作为预习重难点的课后题,教师可要求优等生必须预习和独立写出见解;要求中等生认真思考并参考相关资料拟好思路;而对潜能生不作明确要求,点到为止即可,只要能回答就进行奖励。
(二)分组预习
预习环节经常出现在课前时间。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体特性,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来分组进行预习。如教师可根据性格来分组,把活泼和内向的分为一组;根据表现来分组,把细心和粗心的结成一对;根据成绩来分组,把成绩好与成绩差的捆绑成队……分组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挑选任务,在分组预习中找到自己位置,且在互相帮助中学习,提升沟通交流能力,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预习评比
预习评比作用大,它能起到帮助学生迅速提升潜能的作用。新课前十分钟,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对预习进行检查,检查生字词的过关,抽读课文,概况课文大意等,每上新课都如此。长期以往,潜能生因在预习评比中有了压力,自然会认真学习,成绩有进步。而中等生、优等生在同学的互帮互助中得到了锻炼,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在组织预习中,教师只要肯花心思,想出不同的操作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预习,成绩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抓落实
“落到实处”是能否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预习评价表》、落实家庭预习等途径来把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一)制定《预习评价表》。此表的制定有助于养成学生预习习惯的落实:
(1)《预习评价表》的制定紧紧围绕预习基础方法,主要从“读、写、画”三个方面对预习效果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评价内容不同,“读”方面指向生字、词语、句子等内容;“画”方面指向词语、句子、标注等内容; “写”方面指向感受、理解、疑惑等内容。它能比较全面的判断学生预习的成效。
(2)《预习评价表》设置理念是直观、简单、易用。它以打星星来确定预习成效,每项最高可得五星奖励,学生可根据预习表现打一至五星,让人一目了然。它的评价方法简单,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可以轻松掌握评价方法,使它适用于任何年龄段。
(3)《预习评价表》的使用范围广,既可运用在家庭预习作业中,也可运用在课堂预习环节去。低年级可以使用,中高年级同样可以使用。
(4)《预习评价表》的使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自评、家长评、老师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
(二)落实家庭预习。预习多是在家庭中完成,我们还可以进行家校合作,给家长做指导,帮助孩子在家中完成预习作业。我们对家长的指导主要从把握时机、控制时间、提供方法这三方面进行: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1)把握预习习惯培养的时机。
预习习惯的培养通常是从三年级正式开始,家长不要忽视这一阶段对孩子预习习惯的培养。
(2)引导孩子合理控制预习时间。 完成作业剩余时间多时,预习就可以安排得多些;时间少时,预习可安排少些。同样,家长还要引导孩子通过日预习、周预习、学期预习的方法合理安排好预习时间。
3.给孩子提供一些合理预习的方法。
(1)浏览教材
先将教材粗读一遍,了解教材的内容。对一些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做出标记,这样就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标记重点
预习时,在课本上初步标出重点范围,不懂的地方要打上问号,待研究的问题要记下来。这些就是上课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我们相信,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引导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好习惯早养成益终生,一步先,步步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頒发.
[2]周红娟.语文阅读课“预学·导学·拓学”学案设计运用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 03):38-42.
[3]顾燕茹.课前预学,为高效课堂插上翅膀——浅谈数字化环境中的语文预学指导策略[J].阅读,2016,( 95 ):9-11
[4]梁建锴.小学语文中的支架式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