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公共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0-04-14黄肖慧
黄肖慧
【摘要】公共参与强调学生要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政治权利。本文主要从时事开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培育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期许学生通过间接经验或亲身体验,有更多的机会从在场者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明确责任担当,提高公共参与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
【关键字】公共参与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5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一要求无疑是指向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公共参与,是指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公共参与重在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事务、服务社会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责任担当,完善人的德性与健全人格。
笔者立足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主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公共参与、什么是公共参与、公共参与什么、怎样公共参与”等。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具体策略是:
一、课前时事开讲,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2到3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3到5分钟的时事开讲,开讲的具体内容由小组协商选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国内外大事。小组同学开讲后,可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然后教师作简要点评。时事开讲需要学生看报刊看电视或浏览网络信息,筛选信息和整理汇报等,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读报思考,时事述评的习惯,也有利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表达能力等。考虑到学生的道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在时事开讲之后,针对有价值的有争议的话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资料深入理解,形成理性思考,激发并保持公共参与的热情。
教师本人应具备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要有较强的时政意识和专业判断能力,要善于从鱼龙混杂的海量资讯中,寻找有价值的话题和新闻与学生分享,要善于点评学生的时事开讲,运筹帷幄,运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本人要增长见识,拓宽公共参与的时空领域,言传身教,以行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时事开讲和公共参与的积极性。
二、选取典型素材进行教学,提高公共参与知识
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课堂基于真实情境、生活实际等问题开展师生互动对话,达成共识生成新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教学已经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转向了素养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刻体现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切,比如,关于公共参与,学生是否做到“想参与”,现实是否“能参与”。教师应认真剖析教材有关公共参与的章节安排,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针对性、体验性、有效性和整体性的设计,比如:围绕七年级“我与家庭、集体、师长”的主题,可以设计“制定班规听谁的,购买班服谁决定”的议题提高班级主人翁意识,可以设计“校长信箱怎么用”的话题提升学生有序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八年级“我与社会、国家”的话题,设计“网络上的公共生活”和“校园服务我能行”等议题增强学生线上线下的参与意识和知识;围绕九年级“我与国家、世界”的的主题,设计“我向社区说句话”、“家乡的红色文化”、 “如何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 “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等议题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参与践行的意愿和认知。
指向素养的课堂就必须改变“满堂灌”的说教,要超越知识简单的传递性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才能被激发,才有机会认同公共参与的乐趣和意义。
三、拓宽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公共参与素养,它关注的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可以得到培育和塑造的素质和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现实情景中找到统一点,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度和深度。学生需要更新学习观,学生的学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课堂教授的知识,而是需要通过主动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呈现素养提升,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课程外,走进生活里,将学科内容的学习与丰富的社会实践密切结合。
笔者根据学生实际作出活动设计,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题是关注公共事务,实施路径是:关注家庭,家风征集解说活动——关注集体,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一一关注校园,共建文明低碳校园等。八九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题是履行社会责任,行使政治权利,实施路径是:公益助人项目活动一一参与禁毒或环保宣传的公益活动一一到居委会或村委会进行参观或实习一一围绕交通拥堵或河涌治理或市政设施或社会治安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提案等。也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如:在烈士纪念日前后参观烈士陵园祭拜英烈,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听本地老党员口述历史;国家宪法日前后申请到法院、司法所或监狱进行参观或职业体验,开展访谈性活动;春节前夕开展“万副春联送万家”新春祝福活动,通过活动,不断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落实公共参与的素养,有利于铸魂育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我们要立足教学的主阵地,选好典型素材,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和知识,也要鼓励学生“带着真问题”进入实践, “带着真思考”回到课堂,提升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
[參考文献]
[1]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18.
[2]李晓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 016.
[3]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