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上合组织扩员对印度的诉求发展的影响

2020-04-14王菲

各界·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中印关系

王菲

摘要:自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后,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发展引起了诸多关注。从加入前模糊的印度身份到加入后有目共睹的发展,包括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合组织在如今世界范围内权力平衡转移的国际格局变换的背景下、在促进中印两国关系发展中独有的角色扮演。从印度角度看,国家战略下各个领域在新时期诉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去年结束的青岛上合峰会又给上合组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明确上合组织给作为成员国印度带来的诉求回应有助于消除中印两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误解,建立战略互信,就两国发展达成共识,共同促进亚洲共同体的发展。

关键词:中印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扩员;身份建构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面临的是共同的发展问题,对此,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其成员的两国而言,将不仅仅是一块“探路石”,更是一块

“铺路石”。如何有效的发展上合组织的机制优势,凝聚成员国的积极欲望,充分利用各成员国的优势,采用“选择性激励的组织策略”,避开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最终实现顺应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中的多边发展的趋势,实现各成员国共赢而非在某个地区甚至在世界内的一只独大。

一、海路两方安全是实现印度崛起的基本诉求

在2016-2017年度印度国防报告中,印度对于当下世界范围内环境安全现状明确指出“当下的国际安全环境当属快速发展、变化无常,且伴随着主要大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世界充斥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可以看出,变幻莫测并非是世界格局一时的特点,但近几年无论是大国的政策还是地区的稳定形势,其波动的频率与程度给正在崛起中的印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由来已久的“路基威胁”,除印巴间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外,跨境恐怖分子对于武器装备不断升级甚至于开始追求核武器,这对于印巴争议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Jammu and Kashmir)带来直接威胁;马尔代夫不再唯“印度优先”,不但没有跟随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保持谨慎的对外政策,反而继巴基斯坦之后成为南亚地区第二个跟中国签订自贸协议的国家,作为印度传统的优势地区,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南亚伙伴国看似已与印度之间“愈行愈远”;印度境內阿富汗恐怖分子的渗透以及跨国边境的毒品交易。除此之外,作为印度后院的印度洋,海上动态牵动着印度的整体神经。对印度而言,其拥有特殊的海洋优越地理位置,表现在拥有诸多海岛围绕的半岛已形成一定程度的岛链结构,其中包括由安达曼群岛(Andaman)、尼科巴群岛(Nicobar)、拉克沙群岛(Lakshadweep)和米尼科伊岛(Minicoy),这不仅为印度海军提供其相关的投射力量的路基,在贸易航线上,印度海运贸易总量贡献了绝对比重,高达90%,价值总贸易额的70%。如何有效保持印度在印度洋上掌控航运关键阻塞点、保障信息通信安全和实现航行自由等独有的“支点”海洋优势,已成为要实现印度海洋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在印度洋上(如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建造的港口给印度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最让印度敏感的是瓜达尔港(Gwadar)处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上。而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的地区正好是经过印巴领土纠纷的克什米尔地区,这更容易被印度误解成是一种中国对印度的双重刺激手段。此外,印度与传统友好伙伴国阿曼的新动向也验证了印度的不安。前印度海军总司令阿伦·普拉卡什(Arun Prakash)将军写道:“印度已与阿曼达成协议,杜克姆港口可以提供军事用途和后勤支持”。 在印度看来,印度海军进入阿曼杜克姆港,将对印度的西进战略和印度洋的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印度对冲中国瓜达尔航线,有效保障印度的海洋安全。正如某些学者已经关注到的: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印度洋地区不断加强种种存在,让印度将其战略资源已从路上转向海上。

二、经济发展是印度崛起的根本诉求

印度对经济发展的强烈愿望,不得不追溯到它在英国殖民时期,其意识形态曾遭受英国的深刻影响,伴随而来的还有对印度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按照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的路径,英国是属于典型的将殖民地作为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的倾销市场。因而,印度本国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国划定的框架内存在的。此种历史回忆不得不说,对追求经济独立与发展的印度来讲,就是扎根于其意识形态中最根本的原因。随后的经济政策中,值得注意的当属在2014年9月印度政府推出的“印度制造”。印度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在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推动对外交中往往会起到的充分作用。尽管中印两国在政治互信等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经济方面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已势不可挡,而且也已经变成印度获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至于在印度的对外贸易发展清单上美国的排名位居中国之后。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印度积极参与各种多边合作,由此在各组织间形成了激烈的机制竞争,这为印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能够利用好组织之间的地区竞争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满足。如印度发挥主要作用的环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倡议(Bay of Bengal Initiative for Multi-Sector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BIMSTEC)。虽然印度在该组织的额度不高,但它在其中角色的发挥空间将会很大,因为它提供了该组织总部秘书处33%的预算。谈及东盟,在南亚地区是最具竞争力的多边合作平台,印度借助于此,最大程度拉近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联系。在2015,东盟决定成立东盟共同体,促进各国间货物、服务、投资和人员的自由流动。除此之外,东盟国防部长会议(ADMM)和东盟国防部长会议扩大会议也已建立,旨在通过该会议机制和联合国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地区安全。随着机智的不断完善,东盟共同体正在不断成熟。印度抓住时机,在东向政策的推动下,和东盟国家之间发展了30个不同的对话机制:包括每年的首脑会议和七个部长会议,重点是包括外交、经济、环境、旅游等领域。东盟,至少在印度看来,是能够满足印度的诉求。看出,无论是印度,还是所处的亚洲地区均存在着激烈的机制竞争。这既反映了会员国求得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也可以看出该地区多边合作中各合作平台间存在激烈竞争。但需要关注的是东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的中心支柱,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在印度所面临的机制竞争的强力对手。

三、文化传播是印度根深入血液的诉求

回头看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虽然作为西方国家眼中的民主国家,但印度毕竟还是一个亚洲国家。其深刻的亚洲文明的影响左右着印度的国家战略方向。以1994年明确阐明的“东向行动”政策为例,所划定的东向范围起始于缅甸终止于日本。不言而喻,印度并没有将其范围拓展到太平洋的东岸,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印度的战略主要关注其对地位的追求和对伟大文明的坚定信仰,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对于国际体系中国家间合作,尤其是双边合作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东方议程还是西方议程,印度与之保持政策同步一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研究印度的战略文化对于更好地促进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凝聚会员国印度的向心力,调动其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印度的战略文化与宗教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思想一路发展形成了三大思想支柱:尼赫鲁主义、现实政治主义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其中,自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尼赫鲁主义传统始终发挥着主要作用,尽管另外两个传统在政策上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力。因而,研究印度的对外行为就要关注尼赫鲁主义,而传统的尼赫鲁主义强调实现国内社会团结才是获得国际上认可印度大国地位的先决条件。但其中,有“人”的因素存在,即由于印度精英人士难以抛弃过去英国所带来的殖民回忆,因而大国地位的谋求跟国家利益就紧密联系起来,以至于大国地位的追求已提升至印度的优先政策。大国对印度而言,绝不仅仅是谋求经济大国。保持印度教(Hinduism)的优越性,甚至牺牲更快或更多的军事现代化。这是由于其戰略文化的影响,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印度教教义的影响。印度教民族主义者认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不是世界政治的永久性特征,因而权衡国家权力大小不能单纯以评估军事力量为依据。因而,他们崇尚国家间更和平的互动形式。同时,他们认为国家的实力主要表现在国家的内部团结和社会的持续稳定。这已然成为印度内在的价值观之一。通过推动印度教的真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即复兴印度教,从而实现世界和平。这既是印度宣扬印度教的出发点也是印度文化发展的一种归宿。

四、结语

对于中国而言,与印度建立战略互信,人文相通是实现中国的战略对接的“排头兵”;对印度而言,寻找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发展支点,中国也是绕不开的国家,尤其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印度的“东向行动”也需要对接国家。这样看来,无论是从地缘战略还是本国的发展诉求,中印无疑就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印太地区,将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活跃区域,地缘政治的凸显会越来越需要崛起中的大国之间的合作,促进中印关系更好的发展是关系两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大势所趋,将成为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光辉典范。

【参考文献】

[1](美)曼瑟尔·奥尔森,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张文木."一带一路"与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8).

[3]Amb (Retd) Ashok Sajjanhar.From Look East to Act East: India's growing engagement with ASEAN and beyond,April 26,2018.

[4]Amb (Retd) Skand Ranjan Tayal.“Indias neighbourhood challenges and BIMSTEC”,May11,2018.

[5]David Brewster, Indias Ocean: The Story of Indias Bid for Regional Leadership,Routledge,New York,2014.

[6]Gurmeet Kanal, Pakistans Gwadar Port: A New Base in Chinas String of Pearls in the Indo-Pacific, CSIS, BRIEFS, march 2018.

[7]Ian Hall,“Understanding Strategic Cultures in the Asia-Pacific:The Persistence of Nehruvianism in Indias Strategic Culture”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Seattle Washington.,Strategic Asia 2016.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中印关系
资讯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的分析
莫迪政府缺席“一带一路”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新媒介环境下网民集体认同感的自我建构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挑战与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