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4-14郑红霞
摘 要:化学属于自然性学科,主要是研究分子和原子性质以及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应用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与化学素养,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改善创新,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学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创新理念;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实验教学
一、 引言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学好化学能够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化学教师必须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突出化学实验优势,能够借助化学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论认识。在当代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以在实验室或者是实习场所进行,能够巩固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增加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化学实验,应用趣味性实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知识探究热情。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实验员可以先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制取氧气”这节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制作制取氧气的简单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器材的丰富以及化学反应的奇妙多彩。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实践操作,亲自感受到制取氧气的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要合理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是什么?用哪一些装置进行收集呢?选择装置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进行思考,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的轻松愉悦。
三、 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演示化学实验,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属于实验性学科,化学知识传达的并非是书面所能够描述清楚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要想有效提高整体课堂授课效率,教师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所以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当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演示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并学会化学。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这节实验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此节课堂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有效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够学会具体的操作步骤,增强学生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和认识。这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能够练习化学实验室中二氧化碳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有效记忆所学习到的内容,相比较教师的单纯口头式讲解而言,此种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四、 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领导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从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化学思维,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好化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节内容,教师应当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性对于生命活动与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在实践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同时要应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使学生了解到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请多个同学进行实验,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实践操作,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牢记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例如: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确保动作缓慢,同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必须要边滴边振荡,能够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存在受伤情况,为进行高质量的化学实验教学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
五、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争取做实验的器材与场地,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首先自身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记不要引导学生一遇到问题便积极的讲解,否则学生会养成偷懒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通过自主思考和发现完成知识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是十分有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之后,通过小测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化学物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教师切记不要指定哪一个化学反应,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实验化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适应初中化学课堂,帮助学生明确學习目标,当前大部分化学试题中主要是考察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有效解答相关习题。由于课程任务并不是特别轻松,所以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新华.创新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5):74-76.
[2]魏惠敏.创新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5):64-66.
[3]陈安荣.初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14):110.
[4]蒋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视角的探索:以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创新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7(5):93.
作者简介:
郑红霞,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