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20-04-14崔爱红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小学生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学生对文章、作品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一、 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二、 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开放学校图书室、组建班级“图书馆”,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学生手里都有几本甚至十几本的课外图书,但是据调查,由于受电视动画片的冲击,多数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有的让家长读给自己听,有的干脆只是一种摆设。于是我们就想,何不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在班内做好了动员,同学们兴致都很高,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为了便于管理,我们规定,图书还是由自己保管,只要将图书的名称报上就行。这样,把学生的姓名、图书名称列了一份清单,用电脑打印一份,贴在了班级的一角——图书角。同学们只要到这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就可到书的主人那里去借。作为老师,我们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

学校还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刊,譬如“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名人与变法”“我心中的一本书”“祖国五十年”“爱国人物传记”……在墙壁上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还悬挂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要求班级按规定的主题和内容定期出黑板报,并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评比。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

三、 扩展激趣

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調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如学生阅读《爱因斯坦》一文后,为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坚韧的毅力、不懈的追求而感动,为他的创造成就感到骄傲。教师可顺势启示:“你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取得了哪些成就?”激发同学们去寻找更多的名人故事来阅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感情,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课后扩展阅读,如学习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后,可扩展阅读巴金的作品;学了《小草与大树》后,建议学生阅读《简.爱》;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可以选择笛福写的原著来读,……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四、 及时表彰鼓励,展开读书比赛

有竞争才有上进心,有上进心才能有进步。对学生的评价能否及时跟上,是决定一项活动能否长久坚持的关键。我们设立了奖励机制,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领赏”做好登记,并根据字数奖励小红花贴到“争章台”上,定期公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然,学生读完一本书,都要考考他,看是不是读有所得,不光看数量,还要看质量。读书好的学生,我们还让他到学校图书馆去借更好的书,作为更重的奖励。如今,实验班的学生有的阅读量已达到20多万字,他们读过的书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少儿版《聊斋志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名著,科学普及读物,甚至包括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及网络资源,经过教师认真地筛选,都可以作为小学生阅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作者简介:

崔爱红,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兴趣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