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中设计“起点、终点”分层教学活动的方法分析

2020-04-14杨丹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起点语文课堂方法

摘 要: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不仅仅我们面对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层次,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层次。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进行定位,为每一个群体进行定位,为每一个班级进行定位,将学生面对的客观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进而为学生们创设适宜的成长空间,促使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学情为课堂教学设计好“起点、终点”不同的分层教学活动。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起点;终点;分层教学活动;方法

作为一线的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面对的客观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阻碍我们预期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如在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时,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之间存在分层现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学生群体之间存在差异,乃至整个班级之间也存在差异。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育者,我们不能让学生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我们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化的“起点、终点”。在不同的“起点、终点”上,设计层次感极强的学习活动,进而促使高中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 转化教学设计的视角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常常会出现一种通病。那就是教师总是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他们总是摆脱不了自己的“主角”定位,根源就是因为教师觉得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会更成熟。自己的“阅历”成熟,自己的“专业”成熟。但是,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如以本说本,照本宣科,成为一大批一线老师的通病。把教科书当作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只盯着课本里的简单的字词句的理解,大量时间花费在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分析,把文章分析的七零八落,面目全非。这类课堂学生听得不断点头,但一到正规的大考又无所适从。另一类课堂,过于注重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满满一堂跑火车,不知何为终点。比如有位老师说,他上《哈姆雷特》整整上了一周,原因是这位老师对西方戏剧史颇有研究,把高中仅对戏剧粗浅的了解上成了大学文学系里的东西方戏剧史的教学。老师说得如醉如痴,学生听得云雾缭绕,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二、 为不同“起点”的班级设计不同的目标

我们想将教学活动作用于每一个学生是不容易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群体之间的效能对个体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班级进行评定,为一个群体选择一个适宜的起点。当然起点不同,设计的目标也不同。比如同样上王勃的《滕王阁序》,起点高学习目标可以预设为语言的理解与鉴赏;而起点低的班级,我们就得把学习目标降低为字词的梳理。前者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艺术手法的运用和作者的人生境遇;而后者则更侧重边学边练边巩固。笔者认为,只有这种区别对待的教学设计才是真真正正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高效化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整体水平都能够有所提升。

三、 选择“适宜的起点”

既然我们决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选择不同的“起点”做定位,进行层次化的设计。那么,我们就要在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进而把握住每一个层面,为学生设计“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目标。实践证明,起点预设好了,授课过程就会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我们的教学常常会成为老师念念有词的独角戏,更无从谈论教学的效果和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了。当然,教学起点如果过低,学生也觉得我们的课堂毫无生命力,以致索然无味。教学起点与学生整体之间如果不匹配,那么学生要么与课堂格格不入,无法走进课堂,要么学生不屑于课堂,无法提高兴趣。总之,合理选择教学的起点,为师者需不断研究历练的必修课。

四、 “终点”设计要有吸引力

“起点”如果设计的合适,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可以顺利进行,学生在其中就能表现出主动性。而如果我们能够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终点”,学生就能够在其中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或者说是找到“施力的点”,而这样,高中学生就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如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考试要求,教学终点可设定在悼词演讲词的特点,还可以设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情與奋斗理想,也可以设定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人生选择的意义与人生价值。如果对《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内容展开阐述,那么这教学终点就有对学生不理不睬的嫌疑了,一味展现自己的个人研究而不顾学者的现实需求,这种“对牛弹琴”只能说是为师者的失误。

五、 结合经典“素材”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不仅仅是“教学”者,我们还是“教育”者,在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施加的教育活动,可以让高中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三观体系”,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对于学生生成大我情怀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学生成为可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才也有极大的帮助。实践证明,“教育”还可以帮助我们落实分层目标。再拿上文的《滕王阁序》的教学为例。教学终点可以设定为作者王勃的孤傲个性,不谙世俗的人生阅历,还可以是王勃怀才不遇、愤愤不平而又不敢沉沦的复杂情感,当然也可以是这段经历的生活背景,因为文章能如此引经据典、大开大合、恣意挥洒,如若没有足够的文化储备、生活经历和自身独一无二的个性,是不可能达到这样让本心已怀恨意的都督阎公的肃然起敬的。但如果把终点设定为滕王阁的修建者沛王李贤的宫廷沉浮史,那就显得游离于此文的学习目标的核心了。至少笔者认为这样。

综上所述,在研读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学生之间有极大的差异,班级与班级之间也有极大的差距。在引领高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们要注意为学生选好“起点、终点”,进而让学生拥有一个适宜学习环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学习活动中主角。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2]孟显香.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简介:以PIRLS 2011为例[J].语文建设,2011(6).

作者简介:

杨丹,重庆市,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猜你喜欢

起点语文课堂方法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六月·起点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疯狂迷宫大作战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