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昭仁寺修建的历史背景研究

2020-04-14曹红鱼亚强

商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

曹红 鱼亚强

【摘要】昭仁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系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于贞观三年(公元629)为纪念浅水原大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该寺院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陕西西北部佛教圣地,更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闪耀的明星。笔者通过对昭仁寺及周边的考察中,发现昭仁寺的兴建绝非偶然,乃是多种原因的结合促成。

【关键词】昭仁寺  修建  历史背景

一、长武历史悠久

长武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位于长武县亭口镇碾子坡村的碾子坡遗址属于先周文化遗址,碾子坡遗址是探讨和研究周人早期历史及文化面貌的重要材料。长武古属豳国,《诗·豳风·七月》篇,就是追述周族先民居住在豳地时的农事诗。周先民们在豳地的农耕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粮食充裕,物资丰富,人们安居乐业。后因戎狄部落的侵扰,周族先民迁居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塬(现陕西岐山县)。所以“豳”是周族先民的真正发祥地,即今日的长武县一带。

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是这样记载长武县沿革的:“邠州,古豳国。昔公刘居豳,即其地也。秦始皇属内史,汉为右扶风、安定、北地三郡也。后汉末置新平郡,兼旧安定为二郡也。魏晋亦同。西魏置豳州,后周及隋皆因之。炀帝初,州废,以其地为安定、北地二郡。大唐复置豳州,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其后或为新平郡,领县四:新平、三水、永寿、宜禄(今长武)。”

因此长武这片土地不仅仅是周朝的肇基之所,还是拱守古都长安的天然扼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丝绸古道

长武是丝绸之路必经驿站,位于长武亭口丝路车辙遗址是两千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长武县所处的亭口驿是丝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过此驿进入陇东高原及河西走廊,路途异常艰难,人烟稀少,兵荒马乱,同时驿站间的跨度甚长,因此亭口驿是中途休息,公差换马补给供养的繁华驿站。

三、军事重镇

长武县距西安市200公里,距离咸阳市180公里,作为京畿之地,对于维护中央政权安全意义不可估量。

当时威胁中央政权,入侵过豳地的势力在史料记载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北少数蛮夷的侵扰。比如“周侯姬昌伐犬戎诸族,逐于泾河以北,命谓‘荒服。豳地复归周。”;再如《史记》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豳地犬戎随申侯攻占镐京,杀豳王于骊山。西周亡,周东迁,豳地归戎人。”直到“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秦破戎兵,豳地归秦。”二是陇东贵族或为军事藩镇在中央政权式微之时,起兵造反。比如《后汉书》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关中大饥……周勃北攻漆,俘虜雍王之弟章平”。这些文字描述不绝史书。乃到隋末唐初,陇东贵族势力和中原封建王权的结合,彼此关系微妙,使豳地军事防御作用更为重要。

四、文化交融

长武县的交融性历史久远,“豳”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有民族排斥情绪,且立于东西南北之中,介于华夏蛮夷之间。出土于当地的很多文物证明了长武县不仅是中原文化向西北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融会交流之区,是佛教、伊斯兰教东传和中原本土宗教融合最为复杂之地,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补充最充足的地区。文化开放、“夷夏交变”,让长武县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造成当地文化“亦夷亦夏、非夷非夏”,是对唐文化兼收并蓄、杂陈博致这一精神特质的准确概括。

正是这些因素之间外在或者内在的冲撞,让长武地区多元文化盛行。这不仅体现在一种事物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且是一种事物杂糅不同手法表现出来。比如,长武方言的个别读音杂糅着关中方言和陇东方言,也鲜有古波斯语、维语等外来语言作为缀音的融入。

五、浅水原大战意义深远

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南下进攻关中长安。金城校尉薛举亦率兵十万攻扶风,欲图京师长安。李渊捷足先登,登基称帝,薛举受折,未遂。公元618年,薛举欲谋东山再起,勾结突厥欲攻长安。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向西御敌,双方对垒高墌城(在今长武一带)。《资治通鉴.唐纪(二)》中有如下记载:“薛举进逼高墌,游兵至于豳、岐,秦王世民深沟高垒不与战。世民得疟疾,委军事于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且戒之曰:‘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开山退,谓文静曰:‘王虑公不能办,故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曜武以威之。乃陈于高墌西南,恃众而不设备。举潜师掩其后,壬子,战于浅水原,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世民引兵还长安。举遂拔高墌,收唐兵死者为京观;文静等皆坐除名。”

正当薛举得胜,将要挥兵东进,直取长安时,却因病身亡,其子仁杲嗣立。薛氏父子早不得人心,薛举死后,内部猜疑,力量削弱。李世民病愈再到前线,又一次与薛仁杲相持60余日,终于在浅水原展开决战。《资治通鉴.唐纪(二)》记载:“睹兵表里奋击,呼声动地”,“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杲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太宗率左右二十余骑追奔,直取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诘朝,仁杲请降,俘其精兵万余人、男女五万口。”

这就是李世民唐初四大战役取得的第一大捷——浅水原大战。对于王朝来说,这次战役为唐王朝的奠基、巩固京师、安定西北边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李世民个人来说,这次战役的胜利是他以后百战百胜的一个好的开端,甚至为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种子。

战争结束了,可战士浴血疆场不能忘记。贞观三年太宗下诏书为纪念与薛举作战阵亡将士而建立昭仁寺,为表彰义夫勇士戎阵杀身成仁之意。 由此可见昭仁寺建寺原因就是为阵亡将士祈福,尽快地超度亡魂。

总而言之,长武地区的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军事意义、丝路文化是是造就昭仁寺的根本原因;而浅水原大战是触发太宗建寺“昭仁”的直接原因。在我们谈及昭仁寺兴建背景时,万不可忽略了长武县自先秦至唐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曹剑.公刘豳国考[M].三秦出版社,1988.

[2]王利器.史记注释[M].三秦出版社,1988.

[3]郑天挺.后汉书选[M].1966.中华书局,1966.

[4](后晋)刘晌.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

[5](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6](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1957.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
曲阜汉魏碑刻馆藏《张猛龙碑》探究
俄语中外来词汇借入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中国民族器乐与电子音乐结合之路的历史发展演进
卢梭的异化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新常态下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现实意义
烛武退兵逞辩舌 弱国终究无外交
一种基于历史背景的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算法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