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室外课堂”之初见

2020-04-14金红萍

读与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幼儿园探究活动

金红萍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鹤琴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300)

如果你是个孩子,你会怎么玩?你会到哪儿玩?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对照自己和花草、泥土为伴的童年经历和当下对孩子活动的观察,我觉得孩子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去室外。室外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感性素材、更多的不可预见性、更多的开放性任务,可以让孩子更好的从做中学。美国的儿童教育中心联合创始人埃里克.M.纳尔逊提出了“室外课堂”这一说法。什么是室外课堂呢?它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在户外进行的全方位的、综合性、整合的、生成性的课程。“室外课堂”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活泼,玩得更加自主、投入,能让孩子获得感受成长风险和责任的机会,还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看不见的危机,如:缺乏运动锻炼而导致的肥胖症、生理发育、过渡关注电子媒介、对室外环境的恐惧感、教育目的的偏离等。那么,如何实施“室外课堂”呢?结合实际,我们认为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有效地实施“室外课堂”教学。

1.利用大自然、大社会挖掘丰富的“室外课堂”内容

1.1 利用户外环境中的自然元素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好奇、好问、好探究的习惯。除了日常在进行的对幼儿园内常见动植物的观察、小农场的种植等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室外课堂”进行一些其他的自然元素探究活动,比如:感受雨水的不同——感受春天的绵绵细雨、夏天的雷雨、冬天的雨夹雪,穿上雨鞋踩踩水、戴上雨伞听雨声、用各种工具储存雨水等。为什么有水洼——发现地势有高低,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泥土流失造成的地势偏低,从而引发对地形特点的探究。

1.2 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发现的“美”,及时进行艺术支持,培养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如:美丽的根雕——户外小树林、竹林会有一些树枝、树根、竹节等,在孩子眼中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一些艺术创作的方法变废为宝,成为一件“艺术品”或者有用的东西。奇怪的路——发现户外环境中路面上不同的花纹设计,引发对图形排列的初步感受,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并尝试创作。

1.3 关注生活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件的敏感性。我们还可以利用大社会环境,关注生活热门事件来开展“室外课堂”教学,如:疫情背景下开展“路线设计”活动——和孩子一起研究最佳的接送路线、往返室内外不和他人接触的专线,设计户外运动场地的区域路线图等等,从问题——设计——演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来客人了——做“小主人”招待客人、介绍幼儿园,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和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1.4 利用户外设施创造性的开展“室外课堂”教学活动。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所环境特色,教师可以利用户外的一些设施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室外课堂”活动。如:鹤幼的“一江两岸”——我们利用幼儿园环境,把上虞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一起设计、建造了“一江两岸”景观。窨井盖文化——我们设计了“美化窨井盖”的活动,从发现窨井盖的危险——设计图案——美的欣赏,把隐形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亮化”和“美化”,孩子收获颇多。

2.用“活教育”的方法论有效实施室外课堂教学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三大纲领中的方法论,它强调了一个“做”字。那么在室外课堂中,我们如何来有效落实这个“做”呢?

2.1 关注孩子需要什么?教师要积极关注孩子需要什么?哪些是孩子当下已有的经验,哪些是孩子目前没有且需要的新经验?这个“需要”是指能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经验需求。“做”的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适宜的、有价值的。比如: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是不同的,小班孩子需要熟练掌握接送路线、熟练运用七步洗手法;中班孩子可能需要正确认识“新冠疫情”,可以邀请医生来介绍,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大班孩子可能对“逆行者”的主题比较感兴趣。

2.2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不断探究。

第一,根据孩子的需要让孩子主动获得操作的工具。孩子在户外草地上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在搬运一个果核,孩子们觉得很好奇,“这么小的蚂蚁是怎么搬东西的呢?它有手吗?是怎么把东西抬到背上的呢?蚂蚁太小了看不清。”孩子议论纷纷。老师问题介入:那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用放大镜!”放大镜哪儿有?“我家里有。”有多少?我们这么多孩子够用吗?“不知道,我们去借,如果少的话可以轮流看。”在对话中,孩子们学习自己想办法找工具进行探究。

第二,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一起讨论可行性方法。室外课堂中比较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允许孩子在室内和室外随时进行走动,如:独立去上厕所、喝水等。那么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孩子是否直接去了教室入厕,还是在外面玩耍?如果孩子在老师预计的时间内还没返回集合地,就会比较担心。如果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一起讨论:XX怎么还不回来?让孩子们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猜想各种原因。“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地回到集合点?”鼓励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对策。“跑着去比较快!”“走近一点的路吧,快一点!”。

第三,实践验证,获得有益的经验。针对“如何快速回到集合点?”这个问题,孩子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哪种方法最好?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来进行验证的。比如:有孩子提出“找一条最近的路”,教师可以组织“室外课堂”,先让孩子了解从户外集合地到自己班教室的路有哪些?哪一条是最近的路?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孩子们就能有目的地选择最近的路,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入厕”这件事。

第四,重视活动中幼儿的表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做”,意思为“工作或活动”,它不是单一的操作,还包含了图文符号表征、积极的思维。我们倡导孩子的学习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但思考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他人知道这个思考的过程呢?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否偏离了目标?是否有价值?要明白这些问题,必须要让孩子的思维进行显性化的呈现,就是用符号、图文进行记录。比如:前面提到的“如何让孩子快速的回到集合点?”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那就请他们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在验证环节也把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比较。比如:说“跑步去!”的孩子可以记录同一条路走路和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除此以外,“活”用“室外课堂”还要注意几点:要关注季节气候来开展适宜性的活动;要根据活动需要选择集中或分散的教育方式;还要关注小年龄幼儿独立往返室内外的安全问题等。

猜你喜欢

幼儿园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