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
2020-04-14李莎莎
李莎莎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更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呢?下面结合一些课例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1.直观展示,快乐学习
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包括但不限于:影视资料、相关文字说明、音频资料、各种图片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进而自觉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另外,多姿多彩的教学形式,也会让整个教学环境变得活泼、新颖起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其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加简单、有效。例如,在进行《锦鸡出山》歌曲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见到锦鸡,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锦鸡长什么样子。所以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准备一些锦鸡的相关视频。当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通过数字媒体播放器等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不仅能学到音乐知识,提升相关的音乐素养,还能更加充分地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再如:教师在进行《老爷爷赶鹅》教学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搜索与鹅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能学到歌曲,还能增加自身对自然界的认识。音乐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发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成为学生身边的一扇窗,让他们能透过窗子,看到外边更加美好的世界。
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直观、多彩、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提高目标达成度。
2.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在自然界中,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对动态信息的关注度远高于对静态信息的关注度,这使得动态信息能给人留下更加长久、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将书本上静态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赋予其动态效果,将课本中的静态图片、音符、歌词等信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视频、音频等表现形式,展示其跃动的生命色彩,力求在化静为动的设计中,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草原上》的教学。由于这首歌曲为双声部歌曲,很多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类似作品,很难进行正确演唱。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歌曲的高音部与低音部用不同动态音波进行展示,并利用相关音乐软件将两个声部的伴奏分别进行录制。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于高低音部一目了然,还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歌曲特点。静态乐谱变成动态音波,有的放矢,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音乐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
3.视听兼顾,加深理解
欣赏美好的乐曲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对于上好音乐欣赏课也格外重要,尤其是在低年级。低年级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未完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更需要更加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只有借助各种直观多变的刺激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注意力,积极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乐理知识、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等。例如,笔者在进行《小叶子》歌曲的教学时,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身边能采到的各种树叶,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各类叶子制成标本。当冬天到来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做好的标本再次带到课堂中,欣赏跨越时间的美丽。教师不仅仅要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识传播者,还要成为他们的生活导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小培养出一颗善良、纯粹的心,使其能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时间的流逝,增加学生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不惧风雨、迎风飞翔。
让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助力学生理解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的提升。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