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04-14阿增
阿 增
(西藏芒康县纳西乡小学 西藏 昌都 854500)
前言
作为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从而使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得学生课前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课中习得升华的人。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转变思想,重视预习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真正发挥预习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培养中提升小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能力,使得小学生要学会预习,在预习的学习活动空间中才能不断茁壮成长。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尤其是结合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预习语文,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形成对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发展的成果,从而深刻地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
2.激发兴趣,乐于预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开展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2.1 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评选“预习小能手”活动,通常每章结束时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让预习好的学生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预习心得,把预习的方法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组织全班同学交流经验。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树立起自信,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2.2 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预习得较好的老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并且认真分析讲解“好在哪里”;对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3.授之以渔,学会预习
3.1 有针对性的安排预习内容。学生刚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这需要教师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结合教材特点,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问题。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优等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曹冲称象》的预习内容安排:①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②你认为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③当你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怎样做?
3.2 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结合小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的特征,对其采取指导预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质量的高低和预习习惯的养成。
(1)讲读课文。
①提前浏览,初步掌握。整理阅览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可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与疑惑问题。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②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
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抄记下来,要适当的运用一下,丰富自己的词汇。
B.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C.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D.画。画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2)自读课文。
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①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
②理清文章的脉络。能够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段落主体和作者意图,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3.3 解决课后思考题。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层次,他们要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发掘课文中的问题,或领悟到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领会或升华知识的认知。
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有效率的预习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只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引导,激发学生预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使之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