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岩彩的发展及意境
——日本“五座大山”之东山魁夷

2020-04-14刘颖李国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彩画东山意境

刘颖,李国杰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想要探寻当代岩彩画的发展与意境, 就要从历史长河中寻找端倪, 需要了解到当代岩彩画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融合与发展转移, 是怎样的机缘使得它的历史进程呈现曲折前行? 又有怎样的画家孜孜不倦的融合传承与创新? 研究岩彩画不仅是看到其重归大众所认知, 而是起源于中国大陆却失落已久的画种, 在新的世纪也该有更广域的空间绽放属于它的光彩。

1 岩彩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一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以矿物颜料作为绘画原料采用彩绘、刻、磨、敲、凿、浮雕等制作方式技法于陶器以及岩石陡壁、洞窟或巨石之上。我国目前留存于世的遗址最著名的有云南的沧源、 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画等。 随着佛教文化的发展,大量的岩彩使用在壁画、屏风、雕像等艺术形式中。 元朝后期至宋文人画的兴起,画院的建立,人们的审美偏向于当时的主流文人画, 其他画类逐渐不受重视进而被边缘化,使得从中国的画坛日益衰落退减。 而在公元6世纪,唐朝时期,作为东方世界的中心,数以百计的国家、民族之客络绎而来。日本遣唐使者来唐孜孜苦读,且购买数千万卷的图籍运至日本(东瀛)。 最令人瞩目的有——入唐八大家:空海,最澄等,还有鉴真六次东渡且极大受到日本天皇的推崇与人民的爱戴, 在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宗教政治文化历史活动。也就这样,来自古老中国的一种绘画材料和独特绘画技法, 越过海峡传入了日本。两千年以来,这些材料和技法在日本独特的风土环境中不断的沉淀和发展。近现代,更多的是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多元化世界的影响, 形成了特色的日本画。让岩彩画一个在中国失落已久的画种,在岛国的日本却保留薪火, 拥有坚实的中国传统艺术背书以至于近现代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且优秀的艺术家层出不穷。 如日本画坛的“五座大山”——平山郁夫、高山辰雄、杉山宁、加山又造、东山魁夷。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 世纪90年代, 一批中国的有识之士拥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奔赴日本研修, 把在中国大陆失落且尘封已久的绘画种类重新带回中国大陆, 并命名岩彩画。 至此,岩彩画在中国大陆被广泛提起、讨论与实践。当代岩彩的精神意境和表现力,具有空前的活力,现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最具生命力的画种之一。

2 岩彩画中的意境

2.1 中国传统绘画对东山魁夷岩彩的影响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以自然为师。在我国绘画艺术上大多是“意象”造型,既脱离了具象,又不完全是抽象的范畴,而是像齐白石提出的一种“似与不似”式的“心源”。 古代中国画家绘画并不是靠完全的写生, 或者完全的脱离现实而得来。而是靠自己练习描摹前人的笔墨山石,并观察现实中的自然后, 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现实自然加以整合完成创作。所以,这样的绘画创作方式注定不能像西方用“写实性”来表现事物的全貌。而是通过“因心造境”归纳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将其表现。追求精神意境远远胜于视觉的需求, 突破客观存在是自己存在于天地间的意义。通过对山水花鸟自然万物咏颂的“寄兴于笔墨”,也体现自然景色与内心之间的“情景交融”,并由此来追寻人本身的精神和意义。另一方面,传统中国画的用笔是核心技法。 笔下的线条,块面体积,皴擦点染,在表达形体之外,其本身的浓淡干湿曲直所构成的笔墨形态被赋予更深层次的精神意境。画家的灵性,情感,精神都可以通过这千变万化的用笔势态所呈现。

在六法中谢赫提出“随类赋彩”这一理念。 而后的姚最(隋)在其撰写的《续画品录》中,更是以“丹青”一词这样的纯粹色彩称谓来表示绘画。 线条与色彩在绘画上来说本应说不冲突的,且相辅相成,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 岩彩的线出于传统却又有别于传统绘画,在描写性上强调了变化,将西方的科学、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融进了变化。中国以赭石、朱砂、石青、石绿等为主的传统重彩画是以矿物质颜料结合胶质媒介经“三矾九染”而成。 而岩彩画最大的特点是继承了古代岩壁画,也揉杂进重彩画的表现手法,也受到当代日本画浮世绘等影响,以天然新岩画工具为基础,辅以干水彩等工具等材料,通过粘合、覆箔等金属材料,创作艺术作品中的丝、木、纸、麻等媒介。 如图1 所示。

图1 桂林月亮晚会东山魁夷1980

当谈到现代岩彩画,日本发展得正如火如荼。日本的“五座大山” 代表之一东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 1908—1999)日本著名风景画家、散文学家。 1908年7月出生于日本横滨。 原名叫作新吉, 后自取名画号魁夷。东山先生晚年致力于中日文化友好交往,数次以日本文化界代表身份的访问中国。 他和他夫人东山须美女士在1976年访华时不但在中国大量进行风景写生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的养分, 而且还把桂林的山水和黄山的风景作为中国地区风景的代表。 东山先生吸收了中国传统笔墨的意境精髓, 并回国后悉心绘制成日本唐招提寺壁画。因此,中国南方山水桂林和巍峨黄山宜人景色为日本人所熟知。

2.2 日本本土文化对东山魁夷岩彩的影响

日本的艺术总是有着独特的意识的, 带有强烈的民族性,美学意识上也不例外。 我们较为熟悉的有“侘寂”,往往也会把它与枯山水联系在一起,尽管对“侘寂”咬文嚼字般的叙述起来会有点不知所措,但在感受过枯山水后,心里多少也有了一些情绪的铺垫。 而“物哀与幽玄”则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还好,这两种美学意识在东山魁夷的画和文学作品中则有着很好的体现。另外,日本画和日本浮世绘在岩彩的艺术语言特质中的艺术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代日本岩画吸收并融合了许多艺术语言和审美形态, 如中国传统岩画、精细绘画、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建构主义等, 从而可以完全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日本岩彩画。 在东山先生的画中我们总是能在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情绪的点,自然在冥冥之中也与我们有着共鸣。自然的更迭交替更是延伸出“悲秋”“思春”等念头。 东山先生喜用风光来表达本身心性。在他的画中,葱郁的树木在雾气缭绕中,好似是清晨的景色,是太阳还未露出前的幽深玄静。日本书籍中讲“物哀”是有着感叹的意味,而“幽玄”则是有着朦胧之感的情境,由余情引发的无我境界。人的情绪是多样化的,在物哀和幽玄的基础上,可以是同情、哀伤、抑或者是悲叹等。是懂得在绘画中感知真情,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也达到如石涛所说的“山川予神遇而迹化”。在看东山先生的画的时候,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他不露骨的悲伤, 以及日本人本性中的隐忍,用含蓄的物象,露着硕大的情绪。

《路》是1950年东山先生所作的画作,也是让东山先生在本国名声大噪的画作之一, 这是一条看似是平坦无奇的道路, 也没有附加的阴霾天气伴随。 行走的路、隐喻的路都在东山先生的脑海中,如通过电影般的播放着。日本的东山先生自始至终还是个日本人,不是单一的国籍问题,而是因国家而个人的谦逊、悲谦。 在画中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他的情绪, 小到需要细细揣摩方才能察觉。

3 结语

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与细微的感受,并且把中国与“因心造境”与日本的“物哀与幽玄”通过自身的艺术创作感悟,达到了融合的顶峰,也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意境。 在中国的大陆,有这样一群有识之士,活跃在当代画坛,不断地学习传播与融合创新,也彻底的响应当今“文化复兴”的号召,将毕生精力付诸于此,意在复兴岩彩画,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岩彩画, 回归传统同时也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彩画东山意境
东山果事
东山由义井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福建东山关帝庙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陕西西岳庙古建筑油饰材彩画保护与修复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