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0-04-13覃凰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摘 要:在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备受关注,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许多老师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将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创造性思维以及水平的综合提升。对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學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因材施教

一、 引言

数学是初中教育教学之中的关键学科,这门学科的逻辑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因为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主分析和判断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困难重重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老师需要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提升,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围绕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理解。

二、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抓住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核心以及要点,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来实现针对性的教学,保障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综合提升。其中新事物和新知识所引起的好奇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充分的激发个人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关系式时,老师可以先导入一个具体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为小明的妹妹准备了一双运动鞋,但是不知道小明的妹妹穿多少码的鞋子,然后通过提问的形式来问学生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另外在学习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老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操作,留出一部分的时间鼓励学生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然后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好奇心之后让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和自主分析。这种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教育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主动探索和科学知识,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通过问题分析以及任务的步骤来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和行为方向,在自主学习是提高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水平,充分利用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三、 培养创造性联想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以及前提,联想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关键的作用,数学老师需要了解联想思维的培养要求,分析各类创造活动之中所涉及的心理要素,关注创造性联想的实践策略。其中,创造性联想主要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通过某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不同事物的属性存在一定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联想内容差异较大,其中因果联想、数形联想、划归联想、类比联想尤为关键。老师需要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对不同的联想性问题进行灵活的设计以及安排,设置相关的思维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创造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利用不同的思维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互动。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数形结合在实际应用时备受好评,老师采取数形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联想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效互换,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时提高个人的自主分析能力。另外联想能力的提升以及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老师需要抓住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创造性联想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灵活设计不同的数学问题以及联想思维情境,保障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在参与不同的创造活动时,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培养聚合思维的培养,明确数学这门学科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着眼于发散思维培养的实际条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保障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加灵活的思维模式。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时直接以简单理论知识的传输为主体,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非常的固定以及单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非常浅显。对此,老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依据,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另外一个发散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非常的好奇以及敏感,能够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自主反思和学以致用。

对此,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初中数学老师需要注重不同问题的分析以及研究,明确发散思维培养的核心要点,以此来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向。其中发散性提问尤为关键,提问是学生自主思维和自主思考的重要依据,老师需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不同教育教学板块之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会活学活用,这一点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习惯意义重大。老师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以及学习能力,精心筛选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主动地参与不同的创造性活动,实现个人创造性思维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关键,老师需要抓住这一思维培养的核心要点,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来有效地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

参考文献:

[1]吕桂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2010(2):91.

[2]蒲勋华.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3(4):26-28.

[3]韦宝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9):12.

作者简介:

覃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宏匠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